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市焦点     
《重庆与世界》2015,(9):11-15
重庆对“海归”创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新华社重庆3月17日专电 为继续鼓励“海归”回渝创业,重庆市启动第三批“留学人员回渝创业支持计划”,海选优秀创新项目,对于单个重点创业项目最多支持20万元。  相似文献   

2.
Lisa 《走向世界》2006,(5):38-45
他们为什么出去?又为什么回来?他们都在哪儿?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上个世纪90年代出国的“海归”中,他们学历普遍是博士以上,现在更多的人是在做研究;而新世纪出国的“海归”,外面闯荡的经历则更多的给了他们创业的动力和激情。相同的是,他们都被济南特有的文化所吸引。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新区》2003,(8):27-28
不久前,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加挂“台湾学者创业园”的牌子,在全国抢得头彩。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从一片荒地起步,转眼间园区规模已然可观,聚集了一大批满怀创业激情的“海归”。如今,园区已有120多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由青年才俊、知识界学人入驻的科技园、创业园,充当了经济起飞和持续  相似文献   

4.
李湛 《中国高新区》2010,(10):76-78
在朝鲜,他们被称为遣返回国者;在南非,他们被称为回家的人;而在中国,人们对他们的归来寄予厚望,并把他们亲切地称为“海归”。  相似文献   

5.
本土连锁零售业用十多年的时间,浓缩了西方百年的历程,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世界商业巨头和“精英们”在这里交汇;各种业态、理念、模式、方法与手段,在这片土地上驰骋;本土、合资、外资企业;“土鳖”、“洋龟”、“海归”;土办法、洋管理、  相似文献   

6.
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软件工程师引来三个“海归”硕士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月薪2500元招聘软件工程师,没想到引来“海归”硕士的争相竞聘。留学两年花费20万换来月薪2500元这家企业在日前举行的招聘会上,以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的软件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原本是随便写的,却没想到真的有‘海归’来,还是硕士,还同时来了3个。”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感慨万千,“在国外学习两年,吃苦不说,学费、生活费少说也要20万,总不会是为了回国打工挣这点钱吧?”高投入不能换来高产出,昔日“海归”的光环仿佛一下子就熄灭了,这让不少回国从业…  相似文献   

7.
孙洪威 《走向世界》2014,(22):62-65
中关村以“中国的硅谷”而著称,而在IT界的人眼里它更是个江湖。江湖就有传奇,有英雄。这个江湖水太深,这里有太多的海归、神童和青年才俊。他们打下一片大大的天下,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声震江湖、,然而不论是业内还是他们自己,做得再大,也不妄称英雄。那么什么人堪称IT英雄?我曾问过业内大佬和权威的媒体,他们不约而同说了一个人的名字——王江民。  相似文献   

8.
上篇:乡村篇 千百年来,中国土地上的农民都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耕耘于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黑土地。改革十几年,不但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化。不知从何时起,黑土地不再宁静和寂寞,从这母体上面走出一批又一批农民,他们“背井离乡”地做起了“城市梦”……  相似文献   

9.
1989年10月,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夜,当世人对这片熟悉的土地还没有投来关注的目光时,一批长期从事极地研究的工作者,就以他们独有的敏锐、满腔的激情踏足浦东,在这片尚待开发的热土上建起了“极地人”的“大本营”──中国极地研究所。从此,浦东和南级──两个具有相邻方位名词的地块真正变得格外亲近、熟捡起来。白色的科研大楼在绿树掩映中显得庄重、朴素,宽敞的大草坪上点缀着鲜花。这里,充满着温馨、和谐、静温和安祥。1997年5月12日,作为上海市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之一的“极地科普馆”在这里建成。“极地研究所”也打破了往日的…  相似文献   

10.
裴莹 《首都经济》2005,(9):56-59
20世纪80到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名牌高校中一批当年最优秀的学子,挥别故土,选择了远涉重洋的求学之路。10年过去,这些当年大多只有20岁的大孩子们,又伴随全球网络科技大潮的兴起,返回中国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不过,这时他们已经拥有了哈佛、麻省或是牛津、剑桥等国际名校的博士、硕士学位,成为受过国际级明师指点并曾经活跃在国际著名公司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才。人们送给他们一个可爱的称谓“海龟(归)”。在京城商界,“海归”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商人群体——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千人计划”?什么样的海归才算“人才”?人才回国图什么?海归人才能改变中国吗?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东非之角的索马里.近年来由于内战不断,导致物资匮乏.各种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然而“百疲待举”背后住住意味着遍地商机.这时,一批勇敢的中国商人闯了进来。在这片令欧美商家望而却步的危险之地.他们能实现自己的财富梦吗?在他们眼里.索马里海盗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3.
本土选拔出来的领导得可能对企业更有感情、更会产生负责任的心理。安然、世界通讯等一批企业的倒下,使得企业的领导力问题突显,何为“变革时代的领导力”?如何提高领导人的能力?如何选择内部接班人?如何解决激励与退出?再说白了,“本土”“海归”谁更胜任当企业领导?  相似文献   

14.
张妙璐 《中国经贸》2011,(12):126-1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出国留学逐渐大众化。然而,近几年出现的留学生归国就业从易到难的转变使得“海归”变“海待”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从影响海归就业的劳动力供给需求模型着眼,利用效用模型和Spence模型辅助,浅析海归就业难的原因,并在最后给出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吴爽  苏航 《东北之窗》2012,(15):50-55
2012年,中国这块创业的热土更热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满怀报国之心和创业之志选择回国创业。那么,海归创业者如何实现创业梦想?前一段时间,在大连举行的"2012海归创业领袖峰会"上,众天使投资人纷纷支招,他们传创业与投资之道,授海归创业者真经,解海归们的创业疑惑,他们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帮助海归们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梦想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或回国一段时间参与某项工作已成为一个潮流,成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但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国家政策的规范性、“海归”自身的合理定位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更好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再过20年,相信中国就没有‘海归’了。”10月28日,主题为“新海归,新使命”的“欧美同学2007北京论坛暨第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下称“欧美同学会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英国FORDHAM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壮在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Welcometotheparadise!(欢迎来到天堂!)”2010年3月2日,10名背着行囊,怀揣理想的重庆援外青年志愿者抵达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当他们走下机舱,一片碧蓝的大海映入眼帘,一行硕大的广告语也同时出现在眼前。而这10名志愿者也在异乡开始了在为期一年体育和汉语教学。这10个人就是重庆市第二批支援毛里求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驱动下,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亚洲“四小龙”神话,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大潮,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力量。研究“四小龙”吸引海归人才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加快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亚洲“四小龙”吸引海归人才的成功经验出发,为我国吸引海归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疲软期,就业竞争加剧,使得"史上最难就业季"呈现常态化,就业压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压力之一。甚至包括到海外进行高等教育的归国留学生也开始感到海归不再与以往一样"吃香",海归光环逐渐暗淡,部分"海归"变"海待",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就业压力的困扰。那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是什么?国内大学生与留学生的就业压力有什么不同?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摆脱困境呢?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