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张静 《北方经济》2007,(3):85-85
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8”,此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已呈加速跑态势,这种强势走势对各利益关联方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制度的争论异常激烈,笔者结合当前的汇率政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方面的有利影响.(1)有利于中国进口.第一,人民币有限升值不会打击出口.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8",此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已呈加速跑态势,这种强势走势对各利益关联方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制度的争论异常激烈,笔者结合当前的汇率政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论丛》2005,(7):57-63
人民币升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趋势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从中长期来看,一旦人民币真的升值,那么对于股市的影响可以从三个市场来看,一是A股,二是H股,三是B股。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三年来几个关键时间点不能忘记: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达到7.7927元,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2008年5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6月17日突破6.90,进入6.8时代。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经济复苏如履薄冰,各国经济恢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外贸型私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贸易摩擦,出口利润不断减少,而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以贸易平衡与就业问题为借口,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削弱中国经济以减缓或消除人民币对美元构成的威胁,维护美元霸权。因此,人民币应加速国际化。只有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效保障经济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只有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才能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这十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治理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因为金融危机而缓解了一年多之后再度升温。会否升值、何时升值、升值多少已经成为外贸出口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做出了初步判断,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影响,对外贸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中国政府多次重申,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0.
一旦人民币升值,我们还需要一个组合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从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一国的经济发达,必然伴随着该国货币的升值和坚挺。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000多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必然要升值,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世界经济一片灰暗,中国经济却光彩照人地站在舞台中央。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同时又听到了前排观众叽叽喳喳的飞短流长。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关于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言论在国际上传得沸沸扬扬。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和美国官方相继抛出了关于人民币汇率应该做出调整的发言。一时间,人民币汇率成为国内外政界、学术界以及金融实业界瞩目的热点问题。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热气腾腾,但是潜在的谜团扑朔迷离。有的宏观经济学家敏锐地指出,在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是纲(宋国青,2003)。在目前的形势下,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显得…  相似文献   

12.
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国内外舆论对于人民币是否升值众说纷纭,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时至今日尚未尘埃落定:中国的汇率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低估多少?中国的汇率制度调整应选择哪种策略?不同的调整方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释放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目前是到了升值的时机还是继续等待?中国的外汇储备应保持什么样的水平?其它国家及地区的汇率调整能给中国的汇率改革以什么样的启示?———本刊编辑部组织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是让人民币升值的时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人民币综合汇率的高低、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等等。这些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水平是否应作出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在理论上既可以由中国货币当局在既定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下通过官方外汇储备操作等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大步开放外汇交易市场,从而让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对外资进一步流入和市场外汇供给增加做出升值性反应来实现。从最近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数据来看,任何一种途径的调整都会迅速引起人民币的升值。因此,问题可以归结为:“目前是让人民币升…  相似文献   

14.
国际著名学者关于人民币升值是非评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简介: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调整,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为国内读者所熟悉的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随后不久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对这次改革提出许多批评意见。同样为国内读者所熟悉的、长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看到麦金农文章后,以电子邮件方式与前者进行了数个回合的意见交换,提出了与麦金农针锋相对的不同看法。下面刊载的是经过邹至庄教授整理和同意发表的意见交换稿。编辑部钦佩这种学者式的交流态度,也许是我们在国内时下的学界难得看到,故特别愿意在此将它推荐给读者。并同时…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事实上采取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近年来随着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持续增长,为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业已超过30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自2002年2月起美元对欧元和其它主要工业国家货币持续贬值,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也在相应贬值。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有关人民币具体低估幅度的看法较多,其中以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胡祖六的估计值最大,约为15%。[1]近来,国外不少经济学者及政策制定者纷纷提出中国应对人民币重新估值,某些日本学者和政府官员甚至指责人民币弱势是向世界,尤其…  相似文献   

16.
曹勇 《特区经济》2004,(10):36-38
<正>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真正迈人世界强国之林的验证指标。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就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为人民币将来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 综观历史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不难发现其发行国均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1.货币国际化的政治条件 货币发行国在政治上越强大,政治稳定程度越高,该国的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然后针对主张人民币升值的观点进行解析,指出其错误所在;接下来分析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带来的巨大危害;指出我国同日本相比还不具备升值条件;最后对缓解人民币升值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必须谨慎对待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3年起,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发达国家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官方与媒体不断散布中国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舆论,美国议员在国会也宣称人民币贬值对美国制造业形成巨大压力,必须压人民币升值。随美国之后,欧洲人也发表了差不多的意见,要求中国向上调整人民币汇率。表面看来,要中国人民币升值,是为了调整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巨大贸易顺差。然而,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7日发表的评论透露了天机。它说,解决人民币汇率的最终办法是完全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什么呢?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意味着开放资本账户,这是金融自由化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再谈人民币汇率走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组织召开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研讨会。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日本产业政策研究所关志雄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张志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博士做了会议发言。他们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还是升值,当前的人民币应该继续保持固定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还是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发表了不同见解。为了有助于深化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本刊在上期发表了专论之后,继续刊登有关观点,欢迎专家学者参与并贡献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锐 《上海经济》2006,(10):45-47
从美国到新加坡再到中国,从参加C7财氏会议到赶赴IFM/WB年会再到频繁会晤中国政府高官,鲍尔森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后的第一次东方之行在今年9月1922目的三天时间内安排得格外的紧凑,尽管如此,人们发现,每当触及中国问题时,鲍尔森仍然没有脱离人民币升值这一美国政要们最关心的话题,只不过这位“中国通”所选择的路径和方式更加高明和隐晦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