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是向主观世界返回.首先,他主张返回的主观世界不是群体的,而是个体的;其次,不同个体的主观世界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再次,个体的主观世界是在自己的"非此即彼"的选择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克氏的探索为我们的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从未停止过研究本体论的进程。从古代本体论实体的存在,到近代认识论转向的存在,再从现代哲学语言转向中的存在到解释学理解中的存在,相应的本体论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由传统的实体本体论发展为精神本体论。伽达默尔从哲学本体意义上来讨论人类的理解经验,从人的基本经验出发,通过回答"理解何以可能"建构起了理解本体论。哲学解释学并不是一种精神科学方法论,也不是一种为了避免误解的艺术,而是首要的或者根本上说是一种本体论。这种本体论要探究的是我们世界经验总体的关系,证实理解是存在的基本特性。从理解这一赋予存在新意义的本体论层面,对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理解本体论理论框架进行简要梳理,便于具体分析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一个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一个依靠湘西世界来构建自己美好的人性理想,一个在白洋淀的荷香中追求“真善美的极致”.作为在创作上似乎没有交集的两位作家,沈从文与孙犁似乎又存在着某种关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二者都在其作品中延承了传统水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思想对他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巴金的思想是以爱人类为基础,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理想,以反封建为核心的.巴金的"人类爱"思想是进步的.在<憩园>中,巴金塑造了杨梦痴、姚小虎、姚太太、寒儿、李老汉等生动的形象,通过人的悲剧控诉了制度的罪恶,彻底否定了"憩园"的生活,巴金的思想、个性和生活给作品带来了哀惋情绪,但这种哀惋情绪并不是给旧制度唱挽歌,而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是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是善与美受到压抑的哀痛.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作家对社会文化理想的建构大致是沿着这样两条轨迹进行的,一是以批判与反思的方式,积极执着的姿态重构社会文化理想;另一则是以认同与迷恋的方式,悠游闲适的姿态营造和谐的乐园。它们之间有诸多相异之处,并且分别蕴涵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但它们的旨归却是大体一致的:希望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融洽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地包含着必然和必需的统一,体现了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的高度统一,体现着创造应然世界即理想世界的宏伟目标,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三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和共产党的执政需要."三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共产党的执政理想.  相似文献   

7.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类通过创造符号与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二元对立",把外在于人类心灵的客体世界分门别类.由于在不同类目之间跨界十分重要,因此人类社会制造出一套套跨界仪式,用来舒缓从一种类目跨越到另一类目的困难.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一场中国/世界、"我"/"他者"、东方/西方、威胁/和平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类目"之间的"跨界仪式",其中,"笑脸"则是被使用得最为频繁的典型元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开幕式表演中的"笑脸",揭示出这一典型仪式是一种人类通用的"世界语",主创者希图借此将一个友好的中国形象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  相似文献   

8.
实干家张健     
正"不尚空谈,注重做到"是惠友企业文化的精髓,他正一步步地将"美好生活,惠友相伴"变为现实。翻开所有关于惠友的媒体采访,再回想从公司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一系列采访,对于董事长张健的评价,似乎是统一了口径:低调、实干。没错,在惠友二十年大庆之际,忍不住要"大张旗鼓"地给他点个"赞"。热情诚恳,勤勉踏实,张健身上有一股实实在在的朴实劲儿。从梦开始"上学时写作文,我的理想就是开个小店,把家人同学都聚起来,到那儿上班。"这个梦,在1994年,张健24岁的花样年华里,终于成为了现实。惠友如今二十岁,但他的零售生涯却比这要长。张健出生在农村,家  相似文献   

9.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又绝非一般自然物,而是与一般自然物相区别的、高度发展了的、特殊的、有生命的自然物。他是自然的异化,是最有智慧的、知情意发展最高的那一部分自然。就此而言,他又是非自然。人是一种非自然的自然物或者说自然的非自然物,一句话,人是文化的动物。从外在表征看,文化的种种形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从内在蕴藏看,文化的深层内核是价值,就此而言,人生活在一个价值的世界中,人是价值的动物。这可以提供我们从另一角度界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对于动物而言,不存在“价值”问题,周围环境对于动物来说只是一个“物理”的世界、“事实”的世界;只有人才有“价值”问题,他所面对着的根本上是一个价值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一个主体性的充满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的无知"不是假装无知,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经验性的无知,而是一种求知态度,即认为人类永远无法占有绝对真理,但又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导了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学术标准面前,师生平等。因此教师不是在传授真理,而是在向学生传达这种"无知之知"的求知态度和求知方法。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变得自足,然后自主地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