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社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都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就业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对就业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在实证研究中引入汇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日中两国实际汇率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国别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日本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与实际汇率升值正相关,而中国的相应变量间不存在类似长期关系。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在汇率适度浮动,资源在部门间流动壁垒减少这两个条件满足时,汇率升值才会产生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劳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逐步优化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漆向东 《特区经济》2006,211(8):185-188
就业结构是指在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就业的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构成关系。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城乡就业结构、所有制就业结构和技术就业结构等角度分析的河南就业结构变迁,正朝着结构的优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而优化的就业结构能够产生结构效应,为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疆非公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城乡就业的特点是农村就业比重持续提高,而城镇在不断下降。但非公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的非公经济吸纳就业能力虽然在提高,但作用有限;而城镇非公经济在吸纳就业上作用显著。从就业增长潜力看,今后几年,非公经济就业将会超过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时城乡收入、消费比的扩大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就业比重是城乡收入比的Granger原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139-1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割向统筹发展的渐进式一体化过程,就业结构也逐步得到调整和部分优化。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就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成为不少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在阐述国外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的主要观点,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趋势看,长三角地区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看,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但偏离度在逐渐缩小;从就业效应看,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6—2010年兰州市就业数据,建立ARIMA模型,对兰州"十二五"时期就业的产业人数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兰州就业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过低;就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明显偏离;二、三产业均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城镇就业比重过低;兰州第一产业人数和第二产业人数所占比重均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三产就业人数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兰州就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存在的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大、而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低且就业总人数增势微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同步调整;也成为我国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难以克服的障碍。本文从我国技术使用与制造业就业状况的格局出发,从深层次分析了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技术采用中广泛出现的以技术和资金代替劳动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涛  宋德勇 《南方经济》2006,94(8):77-84
通过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选取1978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从政府行为和市场化程度两个角度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市场化程度与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收支效率、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而财政分权、对外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则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从协调财政收支比例,扩大财政支农规模;改进财政分权体制,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国内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降低对外依存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途径来推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崔海红 《特区经济》2011,(6):191-193
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及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结构10多年来的变动趋势进行纵向分析,提取2000年发达地区美国、日本,2009年国内发达地区广州、上海以及河南省周边省份同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就业结构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uses data from six West Java villages which were surveyed in 1976 and again in 1983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emporary migration, mainly to urban areas, on the rural economy. It finds that despite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rice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in the years under discussion,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xtra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ere in non-agricultural occupations in urban areas. Households from all socio-economic strata appear to have benefited from the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However much of the employment was seasonal in nature and most migrants returned to the village to take up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t peak periods.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第三产业促进就业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企业的建立以及农村严峻的人地关系,"排挤"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就第三产业对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初步认为提高山东省的就业水平,要在保持第二产业增长的同时,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I. Introduction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th has averaged 9.4 percent per annum since1978. As a result of this impressive growth, millions of people were lifted out of poverty. Economic reforms implemented over the last 25 years have certainly been instrumental in the remarkable growth performance, leading to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than in the pre- reform period. Nevertheless, it is widely agreed that China’s growth during this period has been resource intensive, drawing…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数据分析北京市农民收入现状。结果表明:2015—2021年,北京市乡村常住人口收入逐渐可观,但是乡村空心化、乡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稳定、乡村居民收入增幅不明显等问题仍然存在。为实现农民增收,应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发展完善农民培训、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