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路径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攀春 《特区经济》2012,(1):210-212
休闲农业以土、特、奇、小为优势,能够与不同资源条件的地区有机结合,不受规模的限制。贵州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政府统一规划和布局,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力保障,各地区结合本区域的资源特色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农业现代化、农村绿色化的有效战略路径。休闲农业发展需要具备区位、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等条件,并且总结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段雪梅 《特区经济》2006,(9):334-336
在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过程中,如果无视中国的基本国情,片面强调快速发展大规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一方面,会加大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供给缺口,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另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从而损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与转变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立合理的技术结构;同时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为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增长路径的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关键因素是盘活土地资源,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释放制度红利,加速农地流转,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北京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初具规模,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前景广阔。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厘清北京休闲农业发展态势,梳理出北京休闲农业高质量新业态,包括农业特色主题公园、农业文化品牌节庆、农业嘉年华、创意农业工艺品体验、森林公园综合体5种发展模式,提出聚焦数字赋能休闲农业新业态、培养素质较高的休闲农业旅游人才、打造文化IP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精品化、优化休闲农业营销宣传策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是休闲旅游与农业生产有机融合的新型农业形态。贵州省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入手,采取政策支撑、构建休闲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建设休闲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等保障措施,促进贵州省休闲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华  赵振增 《特区经济》2010,(11):109-110
本文通过对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农业资源禀赋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在劳动密集型作物和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中亚五国在土地密集型作物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新疆在农业投入方面与中亚五国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在农业合作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与生态系统和环境密切相关,通常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被作为一种环境物品进行价值评估,通过将生态资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评估,并纳入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本一效益体系,避免对资源的无序开发、无偿使用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业者资源禀赋的新创企业战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新创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在对外部环境、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和评价基础上的决策过程。创业者作为创业战略的决策主体,其自身资源禀赋,包括企业家精神、对环境的认知能力、战略能力和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新创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文章提出了基于创业者资源禀赋的创业战略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0.
雷新瑞  唐衡 《科技和产业》2022,22(2):132-136
发展休闲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延庆区是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浓厚的历史文化使得延庆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优势。通过对延庆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延庆休闲农业当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特色不强、行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把握国际性盛会、挖掘乡土文化等建议,进一步推动延庆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休闲体验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休闲体验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游人体验农业及农村生活,达到休闲、观光、娱乐为目的的农业经营。由于城市环境污染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到乡村休闲,已成为一种需求和时尚,今后这种需求会愈加强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着重考察了市场潜力、资源禀赋和税负水平对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利用2000—2010年中国286个城市层面的数据,通过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区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市场潜力和国际市场需求越大,越有利于吸引和培育新企业;沿海地区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内地地区城市的工业税负水平高、差异大,不利于吸引企业落户;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和工资水平对工业企业区位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看,国内市场潜力和国际市场需求对外资、私营和港澳台企业区位决策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工业税负水平则起着相反的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中国工业企业区位选择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要素禀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扩大。本文在运用传统要素分解方法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Blinder-Oaxaea方法分解地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差异仍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东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38.26%,东中部71.56%;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等。  相似文献   

14.
关爽 《西部大开发》2010,(4):162-162,164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资源禀赋有着巨大差别。譬如对于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的省市,土地资源的机会成本就小,而对于土地是稀缺资源的省市,土地的机会成本就大。由此来看,不同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必然存在着如何有效配比利用资源的问题,亦即不同的省市,应该制定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5.
城郊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开拓农业的多重功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化,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具有三种主要形态模式:一是休闲农业,包括观光型农业和体验农业。其实质是农业与旅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帅 《特区经济》2008,(10):133-13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其居住的城市环境和休闲旅游需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旅游回归绿色、回归自然也成了一种时尚生活追求。顺应这种需求,国内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前沿农业"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和学者的关注。随着这些农业形式的发展,学术界的探讨也越来越多,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但至今为止,国内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尤其对于各种农业形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用词和清晰的界定。因此,作者试图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方向,理顺现在国内研究比较多的三种前沿农业形式: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资源丰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随着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却发现许多与之相反的现象:即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而资源匮乏地区的经济却稳步增长。本文基于此类现象,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关模型,运用统计软件Eviews进行计量检验,探究资源禀赋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这类怪象,主要是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教育的挤出效应。最后,基于内蒙古经济的发展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经济管理》2011,(13):86-90
大别山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速度缓慢,贫困人口较多,生态保护任务繁重,行政区划分割,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本文针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新一轮开放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资源禀赋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邹宝玲  钟文晶 《南方经济》2014,(12):111-117
本文构建“资源禀赋———行为能力———横向专业化选择”的分析框架,从资源禀赋的角度,结合农户行为能力,研究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横向专业化选择。结果表明:农户土地与劳动力禀赋对农业横向专业化选择起正向作用,农户的处置能力与交易能力也能促进横向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打造以休闲农业为主的创意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农业是将农业生产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业是创意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认为,要发展创意农业,必须以休闲农业为抓手,通过农业基础培育和政府的规划引导,带动民间投资,建设农业品牌,进一步实现农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