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是中国和东盟的传统贸易产品,双方农产品贸易由来已久。随着近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在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缺乏比较优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制约农产品的优质生产,农产品出口大都以原材料为主价格普遍偏低。综合以上几个因素,通过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逆差表现及其原因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减少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总体扩大趋势。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中国对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再者,主要出口农产品形成的贸易逆差是构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也是引起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3年开始,中国对东盟贸易一直保持着逆差,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最后得出简短结论,认为当前我国对东盟保持着贸易逆差,对我国来说是件大好事情,一方面有利于使我国对外贸易达到平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将会长期存在,而且贸易逆差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居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出门旅游;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化,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因此旅游服务贸易也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服务贸易学的角度出发,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产生原因,得出逆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贸易连年逆差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逆差结构、对策建议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建设,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盟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对中国和东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双方合作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本丈在对东盟农产品的贸易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前号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是东亚合作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亮点。2003年10月8日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 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将于2010年正式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的产业内贸易不断加深,但是产业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制约条件和问题。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从双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条件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元差额视角的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贸易的种类差额、数量差额和价格差额角度,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不同农产品类别及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三种差额的表现,预测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发展趋势.建议对不同产品区别对待,继续发挥水产品、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应在满足粮食自给率前提下,继续利用国际市场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但应注意避免农产品贸易来源过于集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其不仅是一个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的平台,而且承载着中国东盟友好交流、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在自贸区的建设中以及对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和自贸区建设的逐步深化,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有效发挥其交流、合作、对话的平台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贸易占中国一东盟总体贸易的份额一直较小,2001—2011年期间这一比重最高也未能超过7%,2011年为6.7%。2012年,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首次举办东盟咖啡展和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还举办了投资合作圆桌会、投融资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和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双边经济关系发展新的突破,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东盟旅游流空间分异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东盟旅游流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揭示中国—东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密度特征与空间迁移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东盟旅游流逆差呈现急剧扩大态势。②以"胡焕庸线"为界,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省域分布格局,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主要集中于泰国湾沿岸国家,呈现北多南少的"C"型国别分布格局。③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高密度区域逐渐从"长三角""京津冀"向"粤滇桂"转移,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高密度区域以泰国为核心,集聚于湄公河五国。④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重心呈现"鄂赣交界处集聚"和"东北→西南"迁移轨迹,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重心呈现"西北→东南"和"东南→西北"两个迁移轨迹,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主体区域逐渐趋南,呈"华东—西南"两极化,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主体区域逐渐趋北,呈"泰国—马来西亚"两极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影响范围超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对全球的政治与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升级版与海上丝绸之路方略分析了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延伸至中国、东盟、区域内大国和区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博弈,以及我国产业转型、金融监管、政府分权对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本文建议,在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要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注重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并且努力控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