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峰  何艳平 《活力》2009,(9):133-133
企业文化是一个十分“热烈”的话题。它的出现至少显示了企业人对企业发展中文化含量的要求。企业文化又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文化到底以什么形式“切入”企业发展的过程?一个图书馆?一幅标语?一幅宣传画?或者一所学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企业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因为创造产品、效益和创造过程中所创造的任何内涵形式的文化,都离不开人。  相似文献   

2.
企业一切营销活动要从顾客需求出发 ,以顾客为中心 ,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 ,企业要想保持和扩大忠实的顾客群体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必须善于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促销策略。投其所好萝卜白菜 ,各有所好。了解消费者的兴趣和爱好 ,而后针对这种兴趣爱好组织生产和销售活动 ,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一个成功的企业 ,应该始终把视点聚集到消费者的好恶上来 ,不能够“我生产什么 ,就销售什么” ,而应该“消费者喜欢什么 ,我就生产什么 ,销售什么”。随着经济发展 ,收入增加 ,消费者在满足生存需求之…  相似文献   

3.
郭梓林 《企业文化》2001,(11):64-65
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妨碍彼此发展”的“有保障”的“自由空间”,应该成为价值观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当时处于冲突状态中的柳传志和倪光南来说,曾经一度都不存在(只是客观的不存在。主观是否存在,谁都难以臆想和猜测)。那个时期的联想,还是一个国有民营性质的企业,在产权有等界定的企业里,柳传志和倪光南之间“看不见的边界”是不会得到公开承认的。因此,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发生的分歧,其实是深层次的“自由空间”之争。企业走“贸工技”的道路还是“技工贸”的道路,对于总工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柳传志已经可以把联想一分为二,放心地让杨元庆和郭为各率一彪人马驰骋商场,一决高低(媒体反这一举措称之为“老柳赛马选接班人”),是因为今天的联想已经被柳传志改造成为了产权比较清楚的准现代企业,不再是一个仅仅具有“国有民营”机制的企业,而是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有产权”,成为了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产权弈地,联想企业中的每一个重要人物都得到了一块有保障的“自由空间”--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而柳传志本人,据说也将通过放权获得从事风险投资的(比杨元庆、郭为大得多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们讲“改善”,其实是由“改”和“善”两个词组成的,英文单词分别为Change和Better。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变革(即Change)最终指向的是Better而不是Best,“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表达的是同一层意思。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组织肌体的强健需要用中医的思维来调和阴阳,以短程循环的方式持续改进——“迈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Better需要企业了解目前的管理现状,以及近期的有限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皮包公司” 我认为,“皮包公司”不是一个学术概念,也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因此,用“皮包公司”一词对一类经济组织的界定,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企业使命现状与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命(Mission)是一个组织在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中所必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谈到企业的使命,我们首先要区分以下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使命、愿景、价值。虽然人们经常使用它们,可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们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企业奋斗目标。它给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方向。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所创造的图画,回答“组织将成为什么”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毕业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对企业经营是一无所知。27岁时我创建了京瓷公司,只有28名职工,一开张需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员工一个接一个找我,而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看书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行动考虑一下“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种样的问题。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以伦理观和道德律作为根本去推进经营。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比如说,如果我当时多少学了一点经营管理的知识,多少有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的话,大概就不会去考虑“做人什么是正确的”,而是以“能不能赚钱”为基准去判断问题;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拼命地工作,而是会去学着怎样搞妥协、拉关系,怎样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这是贺岁片《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因人而兴。人才的重要不言而喻,同样用不好人、留不住人的企业也会因人而止。  相似文献   

9.
经验的价值     
经验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但具体谈起来又是十分模糊的概念。有一位企业家讲“在中国,让一个有30年管理经验的人去管一个企业,就等于判处了这个企业的死刑!”这是在说按经验去管理企业不行。可另一种说法认为,企业在实行多角化战略的时候,许多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进入了陌生的领域,缺少经验,这似伞又是说管理离开经验不行。于是,什么是经验?管理需要什么样的经验?在市场竞争中经验有什么价值?就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大数据?”、“跟我有什么关系?”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大数据,心中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据《30杂志》报道,麦尔·荀伯格在千余名想了解未来趋势的观众面前。做了一场精彩易懂的演说,告诉了企业及民众。什么是大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文章著作发表了不少。有的采用个案研究,分析各成功企业的文化特征,有的运用历史方法,揭示企业文化的传统根源,有的借用文化学中的概念,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也有的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正因为“文化”这个概念几乎有无所不包的处延,所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上也出现了“企业文化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一个企业不讲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由“企业生产什么-人们购买什么”到“人们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这一过程的变化,就需要企业寻找自己的生存竞争的土壤,成本控制与管理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亲历管理     
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身份,到一家民营企业去工作,不是像作家深入基层一样"体验生活",也不是像记者一样"实地采风",更不像一些专家一样到企业去走走看看然后搞咨询,而是一头扎进去,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主持企业日常工作.几个月过去了,我这个讲了十几年"企业管理"的人,仿佛才知道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 建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衡量工业企业经济实力,经营成果与过程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当前,对于搞活大中型工业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在理论界争论较大,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确切的规范的定义,而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对其进行广义的界定,概念不清,外延较大,不利于同度量的比较.所以,为了确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首先要明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5.
安林 《英才》2004,(9):36-36
笔者一直期盼中国“福布斯”成为“富不死”。但此时此刻,不免为张涌捏一把汗。出于对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我愿意就张涌和他的林凤企业,提出三点反思。第一,关于林凤企业战略的反思。林凤现在是什么?林凤应该是什么?林凤将会是什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发现不仅局外人看不懂林风,似乎就连张涌自己也说不清林凤了!不是吗?仅就局外人而言,成都某证券分析员的话——“今儿个想知道张涌是干什么的很容易,这比想知道张涌不干什么还难!”——就不失为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是“责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一、广义概念:责任与道德的不可分割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是不同概念,如果将责任和道德都放在一个广义的角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说是“责任”问题也可以说是“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企业寿命据说原来是1O年,后来有人说是5年,再到最近确切的统计数据是2.9年。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倒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如此短命,中国的企业中了什么“毒”,谁酿制了企业的“毒”素,是企业自身,还是竞争对手,或是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10,(9):151-151
一个媚俗的烂名字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内容。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这块神奇的“数字沃土”,众多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新概念最为惹人注目,它就是“社会媒体营销”。那么,什么是社会媒体营销?它与传统的营销概念有什么区别?它对当今的企业发展战略有何意义?如何利用社会媒体营销来获益?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06,(12):10-10
企业需要“杜拉克五问” “杜拉克经典五问”,看起来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回答此五问也是深刻地思考自己、企业、人生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家,思考此五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每个企业家都来回答”杜拉克经典五问”,就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企业的方向是什么?就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20.
论党建思想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辉 《企业导报》2012,(16):155-156
<正>一、前言要说企业文化,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从企业人类发展来说,企业之所以能够建立社会组织,不断发展进步,靠的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也是企业作为一个文明人存在的标志。它体现在企业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在企业的道德修养中,企业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理想、信念无不打着文化的烙印。如今,文化已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也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