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高科技“护航”──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工商所写文/本刊记者朱冬松摄影/本刊记者张玉平试验区工商所座落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中关村地带_八年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呱呱坠地,试验区工商所亦随之诞生。别瞧这家基层所连所长在内总共不过15人...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现在,走进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处处感受到,知识经济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知识资本”创造出巨大效益。在中关村,5657家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普遍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获得竞争优势将主要靠知识;“知识资本”是创造效益的实际推动力。谁拥有并善于使用它,谁就可以取得成功。用友软件集团总裁王文京说,他在1988年辞去中央国家机关公职,来到试验区创办软件服务社时,唯一的资本是过去所学的财经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一台电脑和一间9平方米卧室兼工作间,是借债解决的。“知识资本”在第一年创造8万元收益,为企业奠定基础,并在以后6年推动企业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生产基地。同他经历相似的科利华集团总裁宋朝弟说,他在清华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扔掉铁饭碗以后,除物理  相似文献   

3.
平淡亦有奇──张昭泉其人其事本刊记者李富明北京海淀有个兼有企业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职能的特殊的工商所——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工商所。因这个试验区在全国是第一家,这个工商所也便成了全国第一家。她成立至今整有6年。这6年里,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至42...  相似文献   

4.
20多年来,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起步,发展成总面积232.52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始终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在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之路,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制高点和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每天开业或倒闭几个小公司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对于刚开业的小公司人们投去的也并不是奇异的目光,对于倒闭的企业也不为其叹一声惋借。众所周知,1992年以前中关村以代理国外的品牌机为主,1992年至1995年中关村以攒机商和代理国外品牌机,1995年以后,中关村以国产品牌机为主,攒机商有减无增。面对国产品牌机强大的阵容,面对几乎和攒机差不多价格的品牌机,靠攒机而生存的小企业将如何生存?是否这些攒机商将成为历史? 生存之道一:趁乱混一个生产许可证。目前全国取得生产计算机许可证的企业有152家,其中北京占了49家,几乎近1/3。采访中有个小老板告诉记者,攒机厂商和品牌机厂商唯一的区别是攒机厂商没有生  相似文献   

6.
北京试验区新技术企业产权改革调查与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为了深入了解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新技术企业产权现状,总结两年多来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理出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意见,以深化试验区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 由中关村电脑节组委会主办,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科学时报·中关村周刊》承办的第五届中关村电脑节十大品牌公众调查结果揭晓。十大电脑品牌:联想、方正、清华同方、TCL、实达、金长城、四通协同、柏安、沐泽、七喜。十大笔记本电脑品牌:IBM、东芝、方正颐和、福日东升、宏基、惠普、京东方、联想昭阳、清华同方、紫光。十大软件品牌:3721、东方快东、翰  相似文献   

8.
<正>为调研当前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发展情况,近日,发展改革委社会司调研组赴江苏省南京、泰州、常州三市实地调研,走访了多家企业和单位,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目前,泰州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健康产业规模4000亿元;常州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增幅居苏南地区首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1%;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9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总体看来,三地"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遵循创新创业规律,大力促进科技与"双创"深度融合。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07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7;实现增加值5557.4亿元,对全市增长贡献率36.8%;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同比增长38.4%;中关村及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452.6亿元,占全国35.1%,80%转移到京外。  相似文献   

10.
硅谷(Silicon Valley)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在它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制度与文化的背景.在与硅谷作比较的时候,人们似乎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中国高新区的典型--中关村,并将中关村比作"中国硅谷".然而,中关村与硅谷的巨大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有数字表明,截止1998年底,美国硅谷有企业4000家,年营业额2000亿美元左右;中关村也有企业4000多家,年营业额却仅仅只有400多亿元人民币.另外,中关村的"村庄意识"还很浓厚,有待突破,创业环境还亟待改善,还需要大力倡导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创新的氛围和文化.因此,中关村要成为"中国硅谷",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于1988年正式批准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决定在北京中关村兴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8月,中央和国务院又明确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NASSCOM 12月13日,从事ITO(IT服务外包)业务的文思信息技术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代码:VIT),融资6502.5万美元,成为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文思的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据《商务周刊》所知,园内另一家服务外包企业博彦科技也已进入上市准备期。"未来一两年内,园区还会有2—3家服务外包企业上市。"中关村软件  相似文献   

13.
《国际市场》2002,(10):30-31
每当人们谈及德国经济,总是提及西门子、戴姆勒-克莱斯勒、蒂森克虏勃或拜耳等商业巨子.其实,德国不仅有这些大公司,还有33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几十年来,他们已逐渐发展成德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这些被称作"中小公司"的企业,占据着德国企业投资总额的一半,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这些中小公司也是德国吸纳就业大军的"引擎",他们每年向社会提供70%的工作岗位及80%的实习机会.  相似文献   

14.
<正>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面积43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6.6万人。海淀区作为全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有30多年服务创新创业的历史。区内目前有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33所,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138家,加上各类民营高等院校,教育、科技智力资源比较富集。区内有科技型企业超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157家,占全市的1/2,占全国的1/10。  相似文献   

15.
信息大写意     
<正> 对于“信息”,我们已不再囿于字典的解释,它的触角已伸入了信息技术、信息商品及其它领域。事实证明,经济越发达、信息业就越占主导地位。信息造就了“大亨”,信息下出“金蛋”,伴随着洞开的国门和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日益升温的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呈现出锐不可挡之势。 信息业写意 1991年7月,中国第一个开展微机和联机检索服务的,规模最大的产品数据库(CECDB)正式开展服务,目前这个数据库已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几十万条中国企业与产品信息,此类数据库在全国已达数百家之多。 1992年底,国家信息中心和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共同组建了“联合信息网”,向诸多企业和商界人士提供火车飞机时刻  相似文献   

16.
《财经界》1998,(4)
北京。初春。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一辆黑色豪华轿车在通往中关村的路口停了下来,下车的是一个拎着大手提箱、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这一天,他用这个皮箱里的外国货币买走了中关村——这个曾被戏称为"中国硅谷"——中的所有公司,而这些公司可能是中国未来高科技产业希望的种子。虽然这个曾一度在中关村流行的"故事"带有浓浓的忧患色彩,它却折射出中关村公司的一些现实的生存境况:它们充满希望,为国人瞩目,为外国商人看好,但它们却都非常幼小,挣扎在艰难的市场生存环境当中。一方面它们享受着国家政策的庇护,一方面却又得不到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支持,在日益逼近的与国际"航空母舰"级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正> 该公司是专业生产节水器材、电子玩具的科工贸一体化企业。遵循"科技强企、质量兴厂、品牌立业"的原则,以及建立新型节水、玩具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逐步引领节水和玩具产业新潮流。一、确定市场需求专门开发小产品早在几年前,该公司的决策者就已经注意到玩具市场的广阔前景:每年玩具市场需求上百亿,大多数商家赚得盆盈钵满,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笔者通过对北京试验区新技术企业产权改革工作的调查、研究,谈几点建议。 这次抽样调查的271户样板企业,占试验区企业总数的8.2%,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3户,占样板企业的41.7%;有主管的集体企业73户,占26.9%;无主管的集体企业(即由若干自然人集资办  相似文献   

19.
北京。初春。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一辆黑色豪华轿车在通往中关村的路口停了下来,下车的是一个拎着大手提箱、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这一天,他用这个皮箱里的外国货币买走了中关村——这个曾被戏称为"中国硅谷"——中的所有公司,而这些公司可能是中国未来高科技产业希望的种子。虽然这个曾一度在中关村流行的"故事"带有浓浓的忧患色彩,它却折射出中关村公司的一些现实的生存境况:它们充满希望,为国人瞩目,为外国商人看好,但它们却都非常幼小,挣扎在艰难的市场生存环境当中。一方面它们享受着国家政策的庇护,一方面却又得不到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支持,在日益逼近的与国际"航空母舰"级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2001,(10)
作为中国人才最多、技术最高、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京中关村始终是世人关注的热点。今日的中关村,映人人们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高大的写字楼,排秩整齐的电子市场,现代气息很浓的广告牌以及科技商务西区、软件园、生命科学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扩建等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工地。近两年北京市在中关村创新核心区的软硬环境建设上下了一番功夫,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空间布局和包括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翻看园区近年的发展数字:去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79亿元,产值900亿元,其中增加值26亿元,比前年增长了44.2%。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实现技工贸收入772亿元,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34%和23.6%,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然而,成绩背后仍有遗憾:从20世纪80年代闻名的"电子一条街"发展至今,中关村已走过20年的创业历程。可"村"里仍有好几千处于成果转化或是贸易积累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总收入上亿元规模的企业仅近200余家,有影响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同时,产业整体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同行业水平,也没有形成上、中、下游产品配套发展的产业链。前年6月,国务院批准加大中关村的建设力度,计划用10年时间使其成为国内技术创新的"高地"和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如今两年过去了,中关村与其所定的发展目标还有那些差距?让中关村感到困惑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