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杨红 《当代经济》2012,10(10):132-133
农村土地股份制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主要形式,但该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新两田制”作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同时具备有两田制与股份制的特点。其不仅有着良好而广泛的区域适应性,而且能在给予农民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制度安排显得更为优越,具备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楚玲 《经济地理》1995,15(1):74-78
本文从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论述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必要性,调查和分析了目前湖南农村试行的一些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及其利弊,最后提出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应采取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自从1978年的农村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传统的严格完全公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开始发生变化。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路着重分析了我国“两田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农地产权模式的变迁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经济组织、政府等利益主体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最优化各自目标函数而努力谋求最小交易成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战略上考虑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必须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 ;必须理顺产权关系 ,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性改革 ,促使土地集中使用 ;必须探索农村新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没有出路。当然 ,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又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 ,必须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长期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但是 ,从现在起 ,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一田两主”制对当前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使用制度已取得辉煌的农业绩效,但由于农地产权构成上存在着失衡,土地使用权权利范围过窄,制约了农业生产绩效的发挥。而我国古代的"一田两主"制度,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有效地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文章对"一田两主"制的由来及概念进行了描述,并对田面权的权能及其经济绩效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借鉴"一田两主"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目前耕地制度中存在的内在矛盾。现行制度在承包者与耕作者分离的情况下,调动了承包者的积极性,但对于租地的耕作者利益没有任何保护。这种30年不变的长期承包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集体所有分户承包的制度,并将其法律化。  相似文献   

11.
完善“两田制”推行成方承包“商品田”──南宫市搞活土地使用权的探讨贾洪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发端,对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完善和提高。如何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将传统经济发展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产出的模式,努力转变为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发展模式。"两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面对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愈演愈烈的圈地风,记者最近采访时遇到的一些专家和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坦言,圈地之风像脱缰之马,无节制地吞噬着一片又一片良田沃土,到了不计后果的地步,不管是子孙后代的饭碗,还是明日发展空间,都受到严重威胁。“无地可用”更准确地说是“无地可供开发”,这对沿海地区已非隐忧,而是正在逼近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击地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今人类所需食物的98%源于土地。在我国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我国农地经营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内部”土地制度建设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惠生 《广东经济》2008,18(6):24-28
农业土地政策问题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冠以"社会主义"一词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口号、目标、任务的提出,已有几十年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在讲建设"生  相似文献   

16.
胡景北 《经济学》2002,1(2):435-454
本提出了农业土地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机制的假说,并用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对该假说作了初步论证。本指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地主所有制下的古典二元经济机制,五十年代初中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但到七十年代末的计划经济发展机制依然类似于古典二元机制,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业改革最终把中国经济建立在准自耕农制度上,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表现出工资上升、工资和利润共同储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合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需求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需求调控政策。研究表明:在土地供给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用地成本,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用地者的理性选择,进而实现土地节约利用,减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土地需求调控的具体政策手段有:①地价政策,即普遍实行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政策,进一步扩大土地"招拍挂"出让范围;②税收政策,包括适当提高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财产税,强化土地增值税的征管;③信贷政策,即通过金融信贷机构严格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信用等级和贷款条件审查,限制信贷额度,降低土地开发投资的信贷风险。同时要从控制人口数量、严格限制人均用地标准,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强化对划拨用地的利用管理,严格贯彻土地管理法律政策等方面完善土地需求调控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正努力从温饱走向富裕,但现有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流转效率过低和浪费严重现象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解决此问题,文章首先拓展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并运用拓展的理论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的目标、途径及评价标准,提出完善土地制度的具体措施:给予农民永续承包权,提高被征地农民权利与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共生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关系之一。共生理念是伴随19世纪以来,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在全球竞争趋于极限,人类走向共生时代的背景下提出。共生理念主要指:在全球化的实践土壤中,以多元互补,利益相关,彼此平等为基础,以全球共生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依赖,互惠共存,全面和谐的关系为主要内容,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