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所谓的"富人村官",是指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工商户、养殖户等.富人村官的出现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选拔源头、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来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河北沧州市下辖的青县,因为“村民说了算”的村治实践,被誉为“青县村治模式”而名闻遐迩。 早在三四年前,县委书记赵超英针对农村的“乱”(上访)提出了“治”(村民自治)的思路——让村民向已当家作主:没有想到这一县有前瞻性的思维.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一时间,青县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那时“天天接待媒体记者”.青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助理黄绍华说,“青县模式”的一个最大亮点是。过去村官一言堂式的“治村”思维已经被现在的村民民主自治理念彻底取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担任助理等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职务.近几年,我国时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工资待遇、期满出路和创业支持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以期给他们稳定的社会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致富天地》2005,(7):24-24
《组织人事报》报道:近年来,浙江、重庆、吉林等地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富人治村”的现象。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显示,在该省13.32万名村委会成员中,“富人群体”约占30%。其中,义乌市共2726名村委会成员中,“先富群体”当选比例高达60%;而在421名村委会主任中,比例更高达65%。  相似文献   

5.
“村官”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为了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基层领导干部,是一项着眼长远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此,教育教学部门应作出积极地反应和教学上的相应改进。比如高校尝试设置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相关的"村官"专业,学生在校内接受定向培养,四年后到村任职,其整体素质肯定与现在从各个专业中选拨出来的大学生不一样,这样,教育才更能好适应和服务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对增设经济学科的新兴专业??"村官"专业的意义、"村官"专业的界定、供给与需求、专业层次及课程设置、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条件等进行研究探讨,这对于推动实施"村官"计划和提高广大农村基层管理者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了解蚕沙口村党建工程,加强乡村基层党建,以河北省唐山市蚕沙口村为例采用调研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到蚕沙口村形成以“两个依托”为发展的特色经济带动地区的发展,全面落实了“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群众”四级联动网格化制度,发挥党建在乡村中的作用,创新党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在民主制度建设、基层保障条件以及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为农村基层治理实践带来新挑战,包括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功能日益弱化、基层农民地位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基层重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方式,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功能,并坚持贯彻群众路线,落实农村基层直接民主,以促进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塑造具有现代性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供销商情》2006,(3):25-29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村官茶楼,2004年5月,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粤村在全国率先尝试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此后,“湘粤村模式”很快被许多地区所效仿,民政部去年年初出台的一份文件,也对此持肯定态度,但同时指出,这一实验必须建立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商》2016,(11)
村官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治理村官腐败的有力举措。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普法中的重要作用,既可推进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也是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有效反腐防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综观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反思当下乡村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构建以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自治为目标的"三治合一"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11月2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至今,村委会换届选举在我国广大农村已实行多年。随着村民民主意识、自治理念的不断增强,村民要求参与政治生活得意愿更加迫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主任、委员竞选,且当选比例较高,先富群体作村官成为当前在村民自治领域中的重要现象,那么对这部分老板村官当政后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势必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和协助乡企业管理,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本项目通过对浙江省30个自然村的老板村官在治村过程中的案例,评析治村的正负面影响,分析其潜在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为政府管理部门正确对待先富群体科学管理乡村经济发展与正确引导乡企业管理提供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少策  苏旭 《浙商》2006,(9):40-62
在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之争平静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随着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神奇般地崛起,以高新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苏南经济,以其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引起经济学界和社会的关注。而尚德所承载的“新苏南模式“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对如何培育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土壤的一次探索。我们将以更新的视角为浙商解读并剖析这一“新首富、政府造”的经典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新苏南模式”大有必要 一是继续创新在我国超前开拓、具有导向效应的苏南成功之路的战略需要。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以“三个为主、两个协调、一个共同”为主要内容的“苏南模式”,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超前探索的理性概括。“苏南模式”对苏南的发展和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研究新苏南模式,既是把苏南在我国超前开拓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路,继续开拓延伸下去的必然要求,也是使之与江苏和苏南“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相“对接”,更好地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推进“两个率先”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突破“苏南模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韦顺芳,卞支埃,桑林无锡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无锡乡镇集体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经济主导力量。"苏南模式"对无锡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为主要企业形式的经济形态,“温州模式”则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企业形式的经济形态。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发展方向。那么,下一步我国民营经济将怎样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特征?根据中国民营经济20多年来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中国民营经济的企业典型形式将朝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并逐步演变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甚至要走向海外,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作为跨地区、跨行业、跨…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他有点傻,放着自己的财不发,却当起了比“芝麻官”还小的“村官”。让村民感到惊奇的是。他把一个1500多人的村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个“村官”就是桃江县修山镇三官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枝南。在他的带领下,三官桥村由穷变富。从治安混乱村变成了和谐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去温州调查以前,我看了不少有关“温州模式”的材料,有的文章还明确指出“温州模式”是贫穷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是中国贫穷农村发展和致富的典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联系“苏南模式”,我还曾有过这样的设想,靠近中心城市、集体经济较有基础的农村可以走“苏南模式”的道路,而远离中心城市的贫穷农村则可以移植“温州模式”。可是到温州进行实地调查后,感到温州经济格局的形成,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的主客观条件的,并非任何贫穷农村都可以轻易地移植这种“模式”。同时,也体会到温州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地方资讯     
《中国供销商情》2007,(10):55-55
上海:“村官”审计形成制度;宁夏:设立村级纪检员覆盖54%的行政村;青海:农民巧借品牌发了“大葱财”辽宁:精心打造稻田养蟹第一村;安徽:选派“村官’’要集中“充电”;  相似文献   

19.
昊民 《上海工商》2003,(2):12-13
在我国过去20余年的改革中、“和“珠三角模式”是最引人关注的。人工业化的发动看,“温州模式”属私人发动型,“苏南模式”更倾向于政府发动型,“珠三角模式”则兼而有之;从筹资途径看,“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生型),“珠三角模式”则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来型);从制度变迁、体制转轨的路径依赖看,苏南是典  相似文献   

20.
乡政村治源于农民自发创造,得益于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乡政村治有效的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从乡政村治建立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乡政村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