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道德作为一种柔性的社会调控工具,通过人的内心直觉和社会舆论,自发地调整人类社会秩序;而法律则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调控工具,强制性地调整社会秩序,这也就形成了历史上关于"德"与"法"的"治本"和"治标"之说.……  相似文献   

2.
王洪涛  陈明刚 《魅力中国》2011,(11):220-221
我国有着悠久的德治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完成了德治思想的理论建构。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治国方略,儒家德治思想与现实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德治思想对传统封建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特别是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根植于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转型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理顺中国社会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的产生逻辑.认为首先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不平等造成不满和怨愤情绪,其次突发性事件中强势群体首先制造对立行为,使得弱势群体先前因不平等产生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着力点,并在"情绪感染"和"行为模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随后,本文引入经济学中的分离均衡理论,指出避免这种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归根到底是对上述两次不平等输入的矫正.最后,本文指出,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从产生逻辑和预防之道上根本区别于"现实性"群体性事件,我国政府应该对这两种群体性事件做出区分,对症下药,以更好地应对群体性事件,化解社会戾气,提高治理能力,稳定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创新的罗湖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始终贯彻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这"一条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两大治理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特区实际,强调"三个突出",即突出了特大、特前、特变的特点,以确定其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和推进策略;取得了"四项成效":完善了治理体系、提升了治理水平、补足了治理短板、强化了治理保障;形成了"德治""共治""法治""智治""自治"五治并举的"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善治是实现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喜童 《发展》2004,(8):12-14
"治理"问题是在全球化大前提下产生的国际通行的对话基础之一,解决中国的治理问题无疑是确保我国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未来的政府治理应该遵从服务导向、开放管理、地方适度分权、依法治国等战略选择;同时,在政府机构、经济调控方式、行为手段、监督体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政府治理结构,从而实现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善治.  相似文献   

6.
科学认识草原、治理草原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主要采用苏联的发展模式,而当时苏联理论界正在盛行社会进化论的风潮,社会进化论是以美国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基础的论述.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以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为标志,把人类社会划为由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达到文明时代的三个历史分期,并把蒙昧和野蛮时代分别划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级.其理论模式逐渐变为"单线进化论"的研究模式.并指导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研究领域更是首当其冲,特别是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定义和概念成为主导性的理论模式.这种单线进化论把民族的发展与社会形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界定为以狩猎--游猎--游牧--游耕--农耕--工业渐次递进的进化发展系列,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对应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渐次递进的民族发展预设框架,然后把表现为极不相同的,甚至经常是相悖的各民族的特征和社会形态纳入了他们理论预设的硬性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7.
智慧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先驱,其成效在我国的社会治理当中逐渐呈现。在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应对的层面,智慧治理以其灵敏高效、联动融合的特征,从数据化与信息化多个层面推动着我国智慧社会的建设。将智慧化的治理方式运用到乡村治理中,不仅可以助推文明乡风的实现,促进数字乡村、法治乡村的成型,对于打造"自治、法治、德治"并行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智慧治理参与下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而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伦理法,中国传统伦理法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逻辑依据,主张通过"善性"--"礼"--"仁"的逻辑理路,以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在社会现实中,传统伦理法表现为血缘、经济、政治三位一体的宗法伦理制度.本文立足于现代法治要求,试图从宏观上梳理、凸显传统伦理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实施机制并揭示其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从而进一步厘界现代法治的本土语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区建设经历了"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治理"三个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作为支持性和枢纽型的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也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文章基于多元治理理论,结合杭州市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践的经验和困境,总结出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应当从自身层面、政府层面、公民层面等多方推动社区治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模式是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这种传统的政府--社会关系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机构改革,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型政府--社会关系模式,即建立起"小而强政府,大而强社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后,逐渐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尼古拉斯·奥努弗第一个把“建构主义”这一术语引入到国际关系学界,以语言和规则为核心,借鉴了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理论,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其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是围绕言语行为、规则和社会秩序而展开的。人们通过一定的规则使用语言,语言又演绎出规则,规则成为人和人交往以及人和社会互构的媒介,并最终形成统治,统治又有助于生成新的规则,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规则也因此造就社会秩序并建构出不同的统治形式。奥努弗理论让人们对语言和规则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认识,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人格利益侵害往往既是对私人的侵害,也是对社会的侵害。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并不一定具有可非难性,每个人都会是上述行为的受益人也可能都是此类行为的受害人。这种受益人与受害人的"合一"特性,导致权利人在享受福利的同时必然要同时共担环境的损害,从而合理分担和控制社会发展的风险,环境人格利益侵害社会救济是必然选择,其方式主要包括财务保证、环境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近代东北商人群体与乡村基层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其背后深层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而揭示社会网络嵌入对近代东北商人群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深刻影响。近代东北商人群体过深地嵌入地缘性社会网络,从而在组织上表现出地缘封闭性。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东北商人群体在乡村基层社会却表现的可圈可点,不仅牢牢掌控商品流通网络,而且还有效参与了乡村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近代东北商人群体基本掌控县、镇级商会组织,并通过土地投资和人情借贷等方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网络之中,凭借由此获得的人脉、信用和信息,在基层市场的博弈中取得优势;二是近代东北商人群体与乡绅在身份上多有趋同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对农村基层网络参与是多途径的:或通过其控制的商会组织、或通过其在乡村中的代理人,或在与乡绅身份趋同后直接以后者身份参与乡村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治理。这种治理关系源自于巩固其行为嵌入乡村社会网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需要,并且是在嵌入乡村社会过程中通过与乡绅在利益和身份上的趋同性而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金朝推行汉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金朝开始学习儒学后所进行的在教育、 科举、 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汉化改制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通过这些历史论据来分别论述儒学对金朝整个统治和改革方面所起到积极作用以及民族统治自身的局限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说明"金以儒亡"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应该看到,贫富差距拉大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与改革开放必然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是打破平均主义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和阵痛,竞争必然产生差距.但是,当这种差距严重到社会公众难以容忍的程度,它将必然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和国民的生活水准.这种现状是必须要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王昆 《魅力中国》2014,(14):113-113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有的制度,其在唐朝的确立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这种制度对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也破坏了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对我们当代立法有重要启示。通过对唐朝各项法典的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唐存留养亲制度的根源、内容、意义和对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加以论证,结合当代实际,以期阐明其现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经济形态,它的确立必然会对我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所构建的传统政治形态产生冲击。而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又对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资源体系有着自身的需求,在改变其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以其对现代民主政治的追求影响着政治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论述我国市场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是如何追求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民主政治,从而保障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运行方式遵循一种由"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式线性经济.在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中,人类通过对资源的粗放型经营和一次性利用,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经济生产高消耗、高产量、高废弃的现象直接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恶性破坏.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持环境容量,重新调整经济运行方式,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型转化的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一次突破性转变,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二元治理结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合理有效规制社会行为的治理模式。我国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使国家的权力过于强大而挤压了市民社会空间.导致私法自治与民间法在调整社会秩序中的功能有效发挥受到限制和制约。因此培育私法自治理念与发挥群域规范在社会秩序调节过程中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 法治观念最初是古希腊思想家们对关于法律与"哲人"在国家统治中的作用的争论的产物.公元前六世纪前后,雅典国家形成早期,雅典实行贵族制的统治,这首先遭到了知识界的反对,他们提倡所谓"优秀人"的统治."优秀人"的统治是针对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统治而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