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超额货币供应的股市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股市发展产生的货币需求角度 ,重点对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存在的超额货币供应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股市确实吸纳了一部分超额货币供应量。最后对超额货币供应现象及其不良后果的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应量,用相对数表示,即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控制,应从总量控制和结构控制两方面同时进行,反映在模型构建上,就是将影响两者的因素都作为外生变量置于同一个控制模型中。模型是一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其实质就是求解目标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极小值。最后,运用该模型对1994年的经济走势作出两点判断:(1)“五高”并存,(2)效益上升。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我国物价并没有同步上升,甚至还呈现下降趋势,这有悖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所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存在着稳定正相关的观点。通过对新增货币流向的分析,发现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流效应,并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视角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非常规关系,得出进入虚拟经济的货币会产生货币供应的负效应,我国特有的安全动机货币需求也是引起物价非常规变动的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和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对货币供应量和产业结构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根据协整误差修正结构分析,在第一产业加大货币供应量,将会带动经济快速增长,而在第三产业增加货币供应量,效率不是很高,反而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所以货币供应需向第一产业倾斜.  相似文献   

5.
金融系统中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是影响经济金融体系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正确预测货币供应量走势对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决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符合金融系统预测规律的ARIMA(P,d,q)时间序列模型。并根据我国货币供应量实际数据对2008—2009年货币供应量走势进行了预测检验,实证预测结果显示与2008年实际M2相对照,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误差被控制在2%以内。说明ARIMA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我国货币供应量走势。可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预测和走势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帕丽达 《商场现代化》2007,8(26):365-368
在采用量的金融政策时,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也就是说,要想了解金融政策的效果,必须要探讨货币供给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实体经济是否处于长期的稳定状态。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日本的货币供应量与GNP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关系。用ECM模型估计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针对1999年以后零利率政策的实施,实体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估计家庭消费支出函数、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函数、建设财生产指数函数,得出低利率对以上三个函数没有产生影响。日银的低利率政策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景气浮扬效果。本文认为,通过金融政策来刺激经济的话,采用量的缓和政策能够期待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刘砚 《中国科技财富》2010,(16):231-231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分析我国央行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进行分析,必然要涉及到货币供给的过程.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股票市场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股市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增加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有效调控的难度,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应用计量检验方法,表明: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关系,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价格关联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郭万清 《财贸经济》1990,(11):24-29
一、收入膨胀与资金紧缺:由货币的超量供应引起的思考1988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引起人们对货币供应量的高度关注:1980~1988年间,按现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2倍,平均年递增15.63%,而货币供应量M_2增长了3.99倍,平均年递增22.25%,其中现金M_0部分增长了5.16倍,平均年增长25.53%。在再生产过程中,由于货币可以作为资金和收入的存在形态,因此,货币的超量供应必然对收入分配和资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制定相关货币政策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一国政府需要对其货币需求量进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中关于货币需求量的研究涉猎很广,既涵盖国民收入确定、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范畴,也包括货币供求平衡理论。不过无论对一国货币供求平衡做出何种分析,都不应脱离对其货币需求量的定量分析,否则任何理论都难免一纸空谈。本文拟沿着当今主流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需求决定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等变量的思路,对我国1980-2010年的货币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据此对我国2011年的货币需求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在运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保险资金与货币供应量时间序列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保险资金与货币存量的长期均衡性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货币供应会对保险资金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具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保险资金的变动在短期内对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显著,但长期看,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产生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是货币的超量供应,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的货币现象.本文承袭这一观点,采用我国1996-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实证分析,用分布滞后模型衡量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关系,并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引发了金融创新的浪潮,出现了以网络货币为代表的新型货币形态.网络贷币又如何对大量存在于互联网的网络资产进行计量?网络经济下,网络贷币的使用,给货币计量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及有哪些创新之处?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云  余劲 《中国市场》2010,(44):50-52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是当今金融研究的焦点。在我国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是金融调控手段最重要的中介目标。本文将近年货币供应量及房地产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通过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厘清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1994年货币供给分析阿思奇在物价高涨的1994年,金融部门为稳定经济作大量的工作,货币的供给仍然是适度的,因而物价上涨的货币原因并不强。但是在对1994年的金融形势的分析中,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偏高”,广义货币和狭...  相似文献   

16.
李军 《财贸经济》2000,(12):17-20
一、引语随着金融的对外开放 ,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余额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目标 ,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为了消除这种影响 ,实现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 ,中央银行一般有两种政策选择 :冲销性干预或非冲销性干预。所谓冲销性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是指中央银行一方面在外汇市场上从私人部门买进外币资产以降低本币升值的压力 ,维持汇率的稳定 ,从而保护出口部门。这在客观上会造成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多 ,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扩大 ,另一方面 ,中央银行又通过在货币市场上采取配套的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仁辉  杨玉畅 《财贸经济》1990,(11):20-23,36
中央银行究竟应确定一个怎样的货币政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呢?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在我国,由于流通中货币占广义货币供应量(存款+现金)的比重相对稳定,1978~1989年,均处于15.63~22.32%之间,其中10年稳定在16~19%之内(见表1)。而流通中货币归根到底是以银行资金运用形成的存款中通过提取现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问题。近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影响下,外汇储备异常增加,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挤压正常的工商业贷款并造成流动性过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出现所谓货币陷阱问题。这种现象提醒经济政策管理当局要关注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刘洁 《商》2013,(1):131-13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合理的水平,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降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然后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结构、货币供应量内生性和货币供应时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旨在明晰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增加使我国外汇储备加快增长,进而影响我国的货币基础,并最终对货币金融环境产生影响。利用2001-2013年的外商投资、货物出口和货币供应量的月度数据,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检验FDI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利用贡献度和拉动度两个函数分析FDI对货币供给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以此来观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货币金融环境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货币供给具有明显的贡献和拉动作用。FDI是引起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