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地区1978-1999年金融资产相关比率(FIR)及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具有国家垄断、信贷供给制、机构科层设置、资源条块分割、金融深化迅速、金融资产高增长弹性、金融发展不平衡性显著、存货比逐步下降等典型特征。金融发展地区差距具有先缩小后扩大、金融差距超过财政差距和经济差距、存货比下降幅度明显不同等特征。中国分权化改革中,中央财政能力的下降是以中国金融控制能力的上升为前提的,中国牺牲了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保证了渐进式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对麦金农教授“中国之谜”的最有力解释。地方政府支配金融机构的意愿和能力伴随中国的分权化改革而增强,并带来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惰性,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双重失效,也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游戏。只有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将政府在财政能力上的缺位变为到位,在金融发展上的越位变为归位,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财政风险金融化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金融政策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理论出发,界定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概念与类型,从理论层面提出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双重宏观效应产生机理、评价标准和宏观经济效应最优点。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分层次论证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程度及双重宏观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结构因素影响下,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在财政风险宏观效应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呈倒U型结构,可以延缓财政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预警防控机制的建立应基于双重宏观效应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保持在低风险区间与预警区间。在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1997年的财政工作,“要按照逐步振兴国家财政的要求,继续深化财税改革,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这个指示精神,是做好1997年地方财政管理工作的座右铭。一、继续深化和不断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三年来,基本规范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了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总的来说,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是平稳的,改革是…  相似文献   

4.
渐进转轨过程中,政府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保持并强化国家能力十分必要.为了保持国家能力,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控制,促使其行使财政职能.这体现为,在资源动员过程中,金融业具有税收替代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具有财政替代功能.由此,金融资源被异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业异化为"第二财政".作为"第二财政"的金融业,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多项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其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错位.只有进行金融制度建设,促进财政到位,才能使得金融归位.  相似文献   

5.
《财政监督》2011,(12):34-36
为了保障金融平稳运行,促进金融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宏观财政政策和财经法纪的有效贯彻和执行,更好地为提升四川金融总体水平和四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对金融业的财政监管意义重大,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当前抗击和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抑通涨"目标的需要,也是中央财政代表国务院履  相似文献   

6.
财政和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里的两条动脉,既有不同的分工和特点,又相互关联和影响。本文首先从财政和金融自身出发,探讨其不同的特点和相互关联的机理。接着讨论财政和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财政和金融有效协同的机制,主要包括: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财政与金融的统筹协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要着重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财政包干体制、金融体制、外贸承包制等方面深化和完善改革。”如何深化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使之更适应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战略,是金融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逐步形成惠及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财政和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两条动脉,既有不同的分工和特点,又相互关联和影响。本文首先从财政和金融自身出发,探讨他们不同的特点和相互关联的机理。接着讨论财政和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不足的方面。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财政和金融有效协同的机制,主要包括: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财政与金融的统筹协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纳税主体多,预算级次多,国家各级预算收入明显增长,因此财政、税务、海关等征收机关、国库以及银行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出现了入库环节多、资金上划速度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乡镇国库是根据《国家金库条例》“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的原则规定建立的,乡镇国库的建立是作为完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职能,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来,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代理乡镇国库在运行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就代理乡镇国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2.
许健 《金融研究》1988,(8):9-12
(一) 银行企业化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制约着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的形成。深究银行企业化难以深化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其一,财政对各专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窒息了各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活力。目前,各银行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仍然是财政视银行为行政预算单位,银行收入多即上缴多,收入少即上缴少,财政可以任意主观地提高向银行征收利润的比例,利润抽上去,然后按人头返回作为各银行的经费。在这种典型的行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下各个银行人均留利都一样,分配上吃"大锅饭",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不挂钩,银行必然缺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也无法形成银行微观机制的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金库作为负责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机关,担负着经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库款的支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随着我国经济、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工作的各项要求日益提高,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国库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国库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文 《财政监督》2005,(2):38-38
2005年是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年,财政部作为中央金融单位的出资人和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为了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做好金融行业的财政监管工作,湖北专员办将紧密围绕“三个一”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即:贯穿一条主线,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各区域财政能力与金融能力变动的对比入手,证实了我国各区域均存在"强金融,弱财政"现象。用财政压力指标替换财政能力指标,详细论证了区域财政压力增长率与区域FIR增长率之间存在的反向变动关系。最终说明了区域财政压力差异性造成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激励不同,并最终导致区域金融发展速度差别这样一个连锁反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财政票据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适应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财政部在全国大力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是建立在现代财政制度基础上进行落实的,在当前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提升财政监管效能的有力途径.推动财政电子票...  相似文献   

17.
贾绍华 《税收征纳》2001,(11):10-11
江泽民同志指出:“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财政工作,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健全财政职能,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财政风险。笔认为,治时税收流失是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对财税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 ,落实到深化财政改革和强化财政管理工作中去。李岚清指出 ,财政工作要始终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服务。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经济发展 ,国家财政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而雄厚的财政实力 ,则是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1997年亚洲金融…  相似文献   

19.
余额管理制:中国国债市场化管理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属性和财政属性是国债的两大基本属性,对这两种属性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国债管理体制的差异。不完全市场经济下,国债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属性决定了国债主要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而运用,直接导致了中国国债现行管理制度——规模管理制的产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国债作为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惟一的契合点和结合部,其财政属性呈现出弱化趋势,金融属性远远超过了它的财政属性,因此变革国债管理体制,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制度——余额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国债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广东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十五大报告对我国跨世纪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注意掌握调控力度。依法加强对金融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