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又一次将目光聚集到"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身上,倾听他们对核能发展的心声。这里既有核能业界的代表委员,也有心系核能发展的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对于核能发展的"核"声音,必将助推核能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中国核电梦"。  相似文献   

2.
今年全国"两会",核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再次引发关注和热议。来自核行业的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核工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为了透析"两会"核布局,解读核工业热点话题,把脉"十三五"核工业发展,"本期关注"栏目特组织"直击‘两会’,全视角解析核未来"专题,展现中核"两会"盛况,全视角解读我国核能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两会"时。恰好在"两会"之前,核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对未来核能的产业方向指明了方向。"两会"期间,核工业代表委员围绕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如何实现核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实现核电装备可持续发展及"走出去",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计。担重任装备要成为"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核工业的60年刚刚过去,新甲子开启。为了完成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核工业系统的代表、委员,纷纷就当前的核工业新态势建言献策,共议核工业百年大计。由于事关国计民生,核能也成为社会关注的常态热点话题。核工业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新时期新形象。审视"两会"核能传播热象,解读核工业核心话题,"本期关注"栏目特组织"透析两会核布局"专题,通过对核能热点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5.
4月3~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核工展在北京举行.作为核工业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展会,国际核工展在中国核能界承载的历史使命可想而知.在两会对核能的讨论热潮过去不久,核工展的举办把各方热盼核电审批重启的愿望用具体行动一一展示出来. 核工展透出的信息,一方面传达了世界核企业在核技术、核安全方面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世界核能产业已经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联手趋势,世界核能产业正向着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核能因为其技术繁杂性、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从诞生起就背负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宿命.如果说美国三里岛事故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在上个世纪,彼时信息还没有全球化,核能界对"一损俱损"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深刻的话,那么,发生在去年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则足以使全球核电产业遭受重创.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世界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去年出现了创纪录的24.2亿欧元亏损,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思路目前,中国核建已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和资本运作实力,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项目运作能力。2017年,高温堆核能产业化事业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集团核能产业化部将在国家相  相似文献   

7.
周琳 《广西电业》2014,(5):101-102
正受能源巨头纷纷加大核电投资、我国核电加快"走出去"新建项目等利好,4月1日,核能核电板块24只成分股中有20只翻红。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4月1日,今年核能核电指数已累计上涨4.26%,24只成分股中累计上涨10%以上的达8只。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在经历2011年至2012年的沉寂期之后,今年我国核电行业有望迎来继2009年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今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安全、清洁、经济的核能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主要选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9.
中国核电“走出去”既要强化战略推进也要重视战术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时机已成熟近半年以来,中国核电"走出去"已成为我国核能界一个热门话题。其背景是,一方面大家看到了全球核电发展的前景,核电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大家也感到我国核电已经历30来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已形成相当强的核电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综合能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能力除满足国内核电发展需求外,尚有余力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核电竞争,既可为民、为国创利,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能为核能利用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世界核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核能技术的由大到强,中国核能及相关产业"走出去"也已成为"十三五"重点任务与新常态之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近期正式印发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特别提到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电力国际合作"的重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3日,环保部召开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此次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会同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发声,不仅发布了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提出该规划要为"十三五"核电大发展"保驾护航",而且还共同解答了现场各大媒体的开放式提问。国家部委为推动核能发展已经展开联合行动。而这个3月,核能业界也在为产业联合、合力共进而积极探索。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和国电  相似文献   

12.
春意勃发的三月正是扬帆远航的季节. 每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召开,今年的"两会"建言中"低碳经济"成为本次大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核能发展将迈出怎样的下一步?这个产业的发展曾一度被争论困扰,但此时"要不要加快发展"已经不是讨论的核心,"如何良性发展"正成为业界探讨的重点,也是今年"两会"核工业界代表、委员们的主导声音--<本期关注>将来自这个产业代表、委员的声音悉心整理,<核电发展只有"负重"才能"致远">,<保护核燃料产业是国家需要>……所有这些观点都在奋力将这个产业推入提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速递     
正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行业2016年十大新闻2017年1月3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行业2016年十大新闻"。1.习近平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全年7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4个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建成3.本年度三代核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4《.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发表,国家级核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  相似文献   

14.
正两会落下了帷幕,两会共识将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一声音或者某个观点,如果在两会上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将进入国家政策,成为政策导向。2016年,有52名电力行业代表委员出席全国两会。据有关媒体统计,电力行业的代表委员共提交了24份提案议案。"全球能源互联网"、"煤电高效清洁化发展"、"新能源消纳"、"核电安全提升"等成为今年两会热词,  相似文献   

15.
尽管3月里"倒春寒"时有显现,但更多和煦的春风带来了暖意.如期而至的全国两会吹响了开创未来的号角,汇聚着万众一心的正能量;核能行业更以踊跃向上的精气神、持续发力的态势呼应着昂扬奋进的新时代大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双碳"话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指出...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14年年底至今,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力一直在为实现核能供热技术的被认可和项目落地而奔波,成为圈子中人所共识的"核能供热"的拥趸。从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这一话题,到倾电促会核能分会全体之力组织行业专家论证、组织目标城市客户群研讨,再到7月初发起成立启迪新核(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田力在实践核能供热治霾理想与理念的道路上走得异常坚定与执着。"综合当前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5月,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之际,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分析了全球能源发展形势,倡议了包括能源产融合作等的七个合作领域。笔者认为,北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中加核能领域合作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精神高度契合,前景可期。中加核能合作将有力  相似文献   

18.
正能源转型主要体现在主导能源的转换或更替、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本次能源转型主要是化石能源转向新能源,水电和核能以及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阶段性标志能源。为推进我国能源转型,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战略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新战略,强调到2035年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  相似文献   

19.
正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概念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概念最初起源于1999年美国能源部的一项倡议,其愿景是跨过应用中的轻水堆技术,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来分享先进核能反应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了推进核能发展,满足未来能源的需求,2000年1月,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南非、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0个国家就开展被称为"第四代"的未来一代核能反应堆系统的研究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尽管能源汽车的热度已大不如2010年,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注汽车行业发展的人士依然很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动向,因为新能源汽车事关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以及中国汽车工业的走向。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