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多年来,重庆市郊区农业有很大发展。198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1亿斤,比1949年上升1.15倍;耕地亩产84斤,为1949年的1.7倍。蔬菜种植面积从1952年2.9万亩增长到8万亩,亩产由4,700斤上升到8,000斤左右。生猪圈存256.2万头,较1949年增长34倍多。此外,茶叶、水果、油菜、甘蔗以及水产品,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郊区集市和农贸市场繁荣,价格稳中有降,牌市差价缩小。人均分配口粮达600斤。人均分配收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比较缺少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据统计,1957年至1985年的28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2.24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800万亩,而同期全国人口增加4亿多,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2.7亩减少到1985年的1.38亩。  相似文献   

3.
安新县位于九河下梢的白洋淀区,有人口35万,耕地44万亩,历史上沥涝多灾,近几年又干旱缺水,粮食亩产长期在300—400斤之间徘徊,是有名的低产县。全县有3.4万亩贫瘠干旱、边远的大洼荒地,多年来无人耕种,划分责任田时,因为投入大、效益差、不易管理而无法承包到户,这对人均仅有1.2亩耕地的我县来说,无疑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从1986年  相似文献   

4.
沉重的"0.01"     
“0.01”,似甚平常。但若加上“亩”字,就有了沉甸甸的份量。如2005年中国人均耕地从上年1.41亩减至1.40亩,看起来仅少了0.01亩,可按全国人口计算,一年间在国家大力保护耕地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减少耕地1300万亩,相当于砸掉1000多万国人的饭碗,你能不为这“0.01”感到沉痛吗?据资料记载,前汉末元始2年(公元2年),全国人均耕地13.88亩,到后汉延光4年(公元125年)降为13.70亩,123年间人均减少耕地0.18亩,年均减少0.00146亩。到宋天禧5年(公元1021年),人均耕地6.13亩,896年间减少7.57亩,近900年里减少了一半多,但年均减少也只有0.00469亩。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粮食就地转化为畜产品的必要性 黑龙江省有较好的粮畜转化条件。它是我国一大产粮省,人口3,200万,耕地1.3亿亩,人均耕地4亩多,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年产粮食350亿斤左右,人均千斤粮。每人消费原粮平均500斤,还有500斤可以转化为畜产品,全省加起来就是150亿斤。全省有1.5亿亩可利用的草原,为全国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5%。这块草原分布在黑龙江省西部,为全国最丰盛的草原之一,每年可产干草150亿斤左右。这两个150亿斤,如果配合得好,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周口地区为黄泛区腹心地带。全区辖9县市,两个农场,775.5万农业人口,1,186.4万亩耕地,历来以种植业为主。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加上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直到1978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仅300斤,其中夏粮平均亩产只有290斤,棉花亩产只有40斤,人均吃粮水平375斤。人均分配47.8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较早地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合理地调整了作物布局,实行麦棉套种,小麦、棉花面积有所扩大,生产条件也有所改善。1983  相似文献   

7.
位于庐山附近的新洲垦殖场有5,314人,2,315名职工,有耕地10,998亩,以植棉为主,种植棉花九千多亩,曾在1966年创造了皮棉平均亩产151斤的优异成绩,先后几次出席全国棉花会议。但是由于十年内乱,到1972年亩产降到最低水平,只有32斤,连续十二年亏损,亏损额达450万元,平均每个职工靠国家贷款补贴2,400元。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大队,102户,440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00多亩耕地分布在43架山峁和21条沟里,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不收。 1935年党中央到了陕北后,群众政治上翻了身,进行了减租减息,生产有了发展。但到1955年合作化后,粮食亩产只有40来斤,总产11万斤。人均产粮315斤,人均口粮250斤。 公社化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目前高西沟大队已初步建成“层层梯田盘山头,台台坝地布满沟,片片林草盖坡坬,六畜兴旺粮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们到东辛农场做了一次调查。这个农场位于苏北云台山南麓黄海之滨,全农场总面积28.8万亩,耕地12万亩。从1950年建场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50—1971年经营粗放,广种薄收。22年间粮豆年平均耕地亩产仅168斤,总产1,069万斤。棉花年平均亩产仅37.7斤,总产2,753担,种植业产值年均175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格),连年亏损;1972—1978年转向精耕细作,生产水平逐步提高,7年间粮豆平均亩产408斤,总产3,616万斤。棉花平均亩产78.4斤,总产20,037担,种植业产值平均858万元。7年  相似文献   

11.
一、糖料的增产与粮食争地的矛盾1981年,我国将近1,300万亩甘蔗、甜菜,生产出人均5.7斤食糖。世界人均食糖为50斤,相差悬殊。粗略估算一下:以“小康”水平看,二十年后,假定我国人口仍是十亿,人均食糖为二十斤,则至少要拿出4,000万亩以上的农田种植甘蔗、甜菜;如果人均食糖二十四斤,则要拿出约5,200万亩农田种植甘蔗、甜菜,据预测,二十年后,我国人口将增为12亿,如人均食糖二十或二十四斤,那就需要拿出比上述数字还要多的农田来种甘蔗,甜菜。这样就将有五、六千万亩以上的粮田被挤掉。由于粮糖争地矛盾突出,如果拿出五、六千万亩以上的农田来种植甘蔗、甜菜,实际上难以办到。如果要使我国二十年后人均食糖达到三十六斤,则需要拿出一亿多亩粮田种植甘蔗、甜菜,这更难于办到。今后仍然依靠扩大甘蔗、甜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资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 1949年我国耕地为14.68亿亩,人均2.7亩。1957年耕地面积为16.77亿亩,人均2.59亩。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加之人口猛增,到1989年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4.35亿亩,人均仅有1.3亩。40年中人均耕地减少了一半,我国已有1/3的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主要是在气候、水资源优越,劳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南方)。自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来,耕土面积急剧减少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国耕地年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礼泉县烽火公社烽火大队,是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典型。全大队有260户,1,371人,597个劳力,1,960亩耕地。该队位于关中腹地,濒临泾河,有川有原有坡。主产粮棉,多种经营比较发达,集体家底雄厚。1978年由于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1979年粮食总产达139万斤,亩产1,425斤,棉花亩产130斤,总收入398,900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分配收入163元,人均口粮574斤。1980年虽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棉减产,但总收入仍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有一定面积和质量的耕地保证。据有关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达16亿高峰,若以人均年粮食需求400公斤的低标准,按亩产400公斤粮食计算,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需要16.5亿亩,且产量需稳定在400公斤/亩以上水平;加之棉花、油料、糖料等基本经济作物的需求,我国耕地保有量需达19.2亿亩,否则就不能保证我国16亿人口的粮食自给。据调查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其中有5.4亿亩不宜农地而需退耕,可保留的耕地面积仅为14.11亿…  相似文献   

15.
一、豆稻轮作是中高山区较隹的耕作制度 豆稻轮作,在我们福建省中、高山区能达到高产、稳产、低成本,经济效益高的目的,是当地较佳的一种耕作制度。我们省共有耕地面积1,9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8亩,占全国人均数的48%。全省粮食占用地1,606.57万亩,粮食总产153.63亿斤,平均亩产956斤,其中:单晚、中稻面积358.36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2.3%,产量17.94亿斤,占粮食总产11.68%,平均亩产501斤,秋甘薯面积316.38万亩,占粮食面积19.7%,产量15.56亿斤,占粮食总产10.13%,平均亩产492斤。用地占粮食用地42%,而产量只占总产21.8%的单晚、中稻和秋甘薯,多分布在中(海拔500~650米)、高(海拔650米  相似文献   

16.
一、广西土地使用权流转缓慢的原因 1、广西土地资源贪乏。据1993年统计,广西耕地承载人口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36%,1994年全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7亩,桂东南一带人均耕地面积更少,玉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广西又是多灾的省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从1978年到1994年的17年中粮食比上年增产的有8年,平产的有1年,减产的有8年。人均粮食产量都没有超过400公斤,全区粮食不能自给。1994年粮食平均亩产仅256.5公斤,农民人均产粮也只是385.74公斤,人均消费口粮214公斤,人均消费饲料粮104公斤,人均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公社水池大队申家山生产队,地处县城东北的半干旱山区,海拔1,950米至2,200米。全队共28户,154人,有耕地1,400亩,人均9亩。 过去,这个队长期走的是单一种粮,广种薄收的旧路子,林牧副收入总和还占不到农业总收入的10%,而粮食产量却低而不稳。以1970年至1979年十年为例,粮食平均亩产只有86斤,社员人均口粮常在300斤以下。十年间,全队共上交公购粮3.4万斤,而吃国家回销粮5.9万斤,领救济款3,000余  相似文献   

18.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我国是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农业大国,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1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之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屡遭破坏,土壤流失惊人,人均占有耕地越来越少,以至发展到今天,全国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有436个县甚至人均耕地不足半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切实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是我们挡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一)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尚不富裕,食油更感短缺。目前全国人均食油消费量仅9斤,与人体营养所需标准尚有差距。许多研究解决粮油出路问题的专家都提出要大搞木本粮油,腾出耕地改种粮食和其他作物,根本解决粮油争地矛盾,实现食油木本化的战略目标。油茶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种植的重要木本食油树种,全国约有5,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0.
偃师县位于洛阳以东,南靠伏牛山,北靠邙山,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自然条件较好,全县人口67万人,耕地78.2万亩,人均1.16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于1982年普遍实行了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为了使科技工作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县、社领导采取种种措施,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用于实践,就很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今年夏季小麦大面积丰收。全县小麦46.1万亩,总产27,405.3万斤,比1982年增产5,485.1万斤,增长25%。亩产594斤,比1982年增产112斤,增长23%,夺取了我县夏粮生产历史上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