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东莞市职业技能人才调查的微观数据,通过分位数分解的方法,研究了男女技能人才在整个工资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技能人才群体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步扩大,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不断降低.在收入分布的低分位数上,歧视是造成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在高分位数上,个人资源禀赋造成的差异则成为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内容文章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对2011年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中,性别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太显著,但在职业方面针对女性外来劳动力的“粘性地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2)人力资本禀赋和就业职业特征对男性与女性外来劳动力工资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影响系数也有明显的差异.(3)性别歧视是造成外来劳动力性别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男性与女性劳动者工作经验的差距以及工作经验收益率的差异已经取代教育因素成为了性别收入差距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表现为"天花板效应";但在工资分布的最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又开始缩小.对此,本文给出了基于统计歧视和社会保护政策的解释.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则表现为"粘地板效应".在农民工工资分布的高端,性别差异表现出与城镇职工工资分布低端相似的趋势.这一点表明在工资分布高端的女性农民工已经开始突破二元分割体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4.
高梦滔  张颖 《南方经济》2007,22(9):46-59
本文通过使用扩展的性别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对中国西部城市的性别行业进入差异和行业内部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分析了高等教育回报对行业选择和收入差异的影响。经验研究的基本结果包括:(1)在全部的性别工资差异上,由于男女的禀赋差异引起的可解释部分占差异的57.77%,歧视解释了总差异的42.24%,在歧视部分中,行业进入方面的对女性的歧视就占了1/3强的部分,行业内部的工资歧视占2/3左右;(2)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来说,存在显著的行业进入方面的不利性别偏向,在行业选择方面,女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低于男性。在低收入行业中,女性高等教育和"高中/职高"层次的教育其回报率都显著的高于男性,高收入行业内部则相反;(3)在可解释的行业和工资性别差异中,教育解释了其中的5%左右,并且教育具有显著的缩小行业进入性别差异的作用。在高收入行业内部,高等教育显著缩小了男女工资差异,而在低收入行业内部,高等教育解释力较弱,而经验和健康状况对于这部分差异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5.
转轨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  雷箐青 《特区经济》2007,221(6):257-259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我国职工工资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所处的地理区域、所在的行业和部门,以及性别等因素对工资都有显著的影响。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更高,但工作经验的回报率稍低一些。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企业层面的抽样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工资决定因素,并对集体工资议价协议是否对工资决定产生作用给予了特别关注。研究发现: 整体而言,集体工资议价对于工资决定的影响存在所有制方面的差异,在国有企业当中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工会的存在与否对集体工资议价有一定的影响,且对职员的影响大于工人。此外,我们还发现员工的教育水平、培训投入、工作经验和本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等因素对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员工的教育水平对工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职员工资上,而工作经验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工人工资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2年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问题对于低工资收入人群来说相当严重;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及矛盾主要集中在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而对于中高收入的劳动者而言,尽管收入越高性别工资差距越大,但都与个人特征相关;户籍工资差异和性别工资差异呈现出随收入增加而扩大的趋势,但鉴于工资差距原因不同,户籍歧视是主要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帕累托效率”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8.
妇女教育对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中国山西省947个农户微观数据,针对男女劳动力的教育对农户收入和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测算。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平均来说,男性和女性劳动力多接受一年的教育能够使家庭收入分别提高14.1%和16.3%;不同收入组人群教育的边际收益亦不同,女性劳动力教育的边际收益在中高收入组高于低收入组,而男性劳动力教育的边际收益情况则相反,说明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差异是扩大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把女性生育率和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内生化,为理解工资不平等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女性家庭地位上升和生育率下降,企业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于是工资不平等将受女性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生育率差异的影响。如果生育率差异扩大,那么技能溢价将上升。当性别工资差距可以影响女性家庭地位时,生育率下降将扩大女性家庭地位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在关于我国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