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松青 《上海保险》2003,(10):29-31
一、案情简介 2000年10月28日王某与保险公司签订了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将自己拥有的小汽车投保了车辆损失险。2001年2月25日,王某驾驶一辆小汽车行使时由于天下大雨路滑,操作不当,将在路边行人李某撞伤,李某送至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2001年7月19日,李某之妻孙某以车主王某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人身损  相似文献   

2.
王某与李某系朋友关系,王某借李某身份证在银行开户存款,存折、密码为王某保管。后李某得知王某在其实名银行账户上有数万元存款,即瞒着王某,用自己的身份证向银行申请挂失,重新办理存折、设置密码,分两次取走了王某存款10.1万元和利息1513元。事后,李某退回8.8万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保障》2009,(7):62-63
案例回放 某单位职工李某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借用同事王某的工具,因王某不借,两人发生争执。其间,李某先辱骂王某并踢王某一脚,王某用射钉枪射在李某的胳膊上,后李某被王某持气钻打伤致瘫痪。王某被判有期徒刑8年并附带民事赔偿20万元。李某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会财会》2015,(4):40-41
王某与李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直联系,关系也很好。王某因为做生意向李某借了5万元,承诺1年后还给李某。李某碍于情面,并没有主张王某写欠条。结果 1年后,王某并没有将钱还给李某。李某多次索要未果起诉到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法院,但由于李某未能提供借款的证据,法院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李某的5万元债权没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这正是因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女儿王某为母亲张氏投保了终身寿险,经母亲同意,受益人为王某自己。王某有一个哥哥叫王刚,好吃懒做,四处游荡,王某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怕母亲年老无人赡养才为她买了保险。1999年9月,王某回娘家看望母亲,不料因煤气泄漏,王某和母亲张氏双双中毒身亡。远在外地的  相似文献   

6.
秋叶 《中国保险》2005,(5):42-43
2004年5月22日,李某在B保险公司为其货车投保了机动车辆保险,保险险种为第三者责任险和车上责任险,该车辆在上年度车辆审验中检验合格。同年10月21日其雇佣的驾驶员张某驾驶该车与对行车辆会车时,将骑自行车顺行的黄某、王某两人撞倒致死。  相似文献   

7.
2011年自然人王某出资150万元成立了A公司,近日王某想把自己30%的股权无偿赠与其朋友李某,该公司净资产为600万元。王某与李某想知道,赠与以及受赠股权是否需要交税?第一,营业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二条"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王某的股权赠与行为不征税。第二,印花税。依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14,(3):38-38
正案情简介:李某,中共党员,A市建设局副局长。2012年,李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助工程承包商王某承接到一个造价500万元的工程项目。王某出于感谢,在李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到李某家中送给李某妻子张某现金20万元。事后,张某将此事如实告诉了李某,李某未提出将钱退还或者上交。分歧意见:关于李某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和张某构成共同受贿罪;第二种意见  相似文献   

9.
偶见 《中国保险》2012,(8):57-58
案情梗概:模板工王某与保险代理人章某系熟人,章某曾多次为王某办过保险,产生信任关系,只要缴了保费,章某就包办打理一切事宜。2009年8月21日,章某向王某推荐意外伤害定额保险长寿卡。王某听说保费不高,事故发生后理赔金额尚可,遂交给章某保险费200元。章某未经询问,凭自己的感觉将王某职业填写为"木工"。意外伤害定额保险长寿卡保单载明:被保险人王某,职业木工,职业类别3级,保险金额根据职业类别分为1-3级和4级两个档次。诉讼中,查明投保人声明栏王某签名为章某代签。2009年12月5日,王某从事模板作业时不慎摔伤。王某家人持吉祥卡保单向保险公司索赔。经鉴定,王某双下肢各三大关节功能永久完全丧失,其所患  相似文献   

10.
张骞 《上海保险》2001,(4):17-18
1998年6月20日,某市公司职员李某与妻子刘某在寿险营销员的动员下,投保了终身寿险并缴纳首期保费,李某保险金额50万保费4834元;刘某保险金额100万保费5950元,共计10784元,7月3日李氏夫妇出差到温州,路遇大雨,其所乘轿车与一辆卡车相撞,两人不幸身亡,遗下老母陈某及三岁儿子。  相似文献   

11.
崔明  宋素霞 《上海保险》2004,(10):42-43
案由: 2000年7月26日被保险人王某为自己向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投保长健A重大疾病保险6份,每份保险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根据条款规定,"被保险人于合同生  相似文献   

12.
聂敏 《税收征纳》2014,(4):19-20
一、基本案情案 例一:2013年3月,王某向A县国税局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举报李某有涉税违法行为,并提供相关证据,但未向税务机关提出告知查办结果的要求。案件稽查终结后,王某却认为,答复举报案件是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就算举报人不主动提出要求,税务机关也应履行答复职责,  相似文献   

13.
甲公司共欠缴税款500万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准备出国考察,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得知后,通知该公司缴清税款或者提供纳税担保后李某才能出国。于是李某找到他的朋友张某以某处房地产(价值250万元)和另一个朋友王某一起到税务机关为其提供纳税担保。税务机关经过审查同意后,便分别以张某的房地产作为物的担保和王某作为保证担保,同时为该公司办理了纳税担保手续。这样,李某出国考察才得以成行。在李某出国期间,张某通过在税务机关的同学解除了其为甲公司担保的房地产的有关纳税担保手续,而李某回国后又不缴纳税款,于是税务机关通知为甲公司提供纳税担保的王某限期履行担保义务。王某不服,一纸诉状以税务机关单方面免除张某的纳税担保责任、自己也不应当再承担纳税担保责任为由将税务机关告上法庭。法庭经过认真审查之后,依法作出了税务机关败诉的决定。本案主要涉及纳税担保及其责任划分的问题。纳税担保,是以保证税款按时得以缴纳为目的的保证行为。《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61条规定“……所称担保,包括经由税务机关认可的纳税保证人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担保,以及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的担保。”第62条对如何办理纳税担保进一步作了明确...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李某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其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投保了一款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保险合同中约定:如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者疾病导致永久不能从事驾驶工作,保险人一次性给付保险赔偿金30万元。保险期间内,李某被确诊为脑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诊断结论和体检标准,其身体条件已确定无法重获驾驶资格。于是,李某向保险人索赔,要求保险人按合同约定支付赔款30万元,并提供了有关病历等索赔材料。经数次协商,  相似文献   

15.
一、案情 2002年12月,张某与李某书面约定:张某向李某借款柏万元用于经营,将自己的住房作为抵押担保,如果到期未能偿还,住房归李某所有。协议签订后,张某取得了借款,并将房屋产权证交李某。2003年8月,张某以房屋产权证遗失为由补办了房产证,就该房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35万元,并办理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2004年,张某未按期偿还李某借款,李某遂诉诸法院,当李某得知张某因向银行借贷已将房屋抵押时,银行已对该住房主张权益。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李某向银行申请借款8万元,银行要求其提供有效担保。李某遂请好友张某为其借款提供担保,张某同意将自己以女儿名义(12 )存款10万元的定期存单作为李某的借款担保。银行在分别与李某、张某签订借款合同、质押合同,并办妥有关手续后,按约向李某发放贷款8万元。贷款到期后,李某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遂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银行对质押存单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17.
[案例] 2004年10月的一天,投保人王某和其妻子乘坐朋友的车外出,在拐弯时,汽车右前胎突然爆裂,致使汽车撞上了路边的大树。投保人及其妻子身受重伤,送医院抢救后终因伤势过重而双双过世。  相似文献   

18.
案例王某毕业于某职业技术学校基建专业,于1998年1月9日进入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公司订立了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岗位为技术员,月工资为1500元。2008年1月1日,公司通知王某,称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理顺劳动关系,由某人才市场与其订立劳动合同,但岗位、薪资福利等均不变,并要求王某必须于1月7日前和人才市场订立劳动合同,否则公司将为其办理离职手续。王某认为,自己在单位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没犯什么错误,单位将自己转为劳务派遣工是不当的,  相似文献   

19.
阮智广 《税收征纳》2005,(5):16-16,21
2002年8月,李某因做生意急需一笔资金,于是对外称自己有一套房屋要卖,而张某正需要购置一套房屋居住。当得知李某要出售房屋时,便在第一时间里(8月12日)和李某签订了购房协议,同时将15万元的购房款交给了李某,房产没有过户。但是,由于李某另一处房产尚处在打地基的阶段,暂时不能腾房,于是二人协商同意,房屋暂由李某继续居住使用,待李某新房竣工后再搬迁。  相似文献   

20.
案例 王某于1988年开始在北京市某菜市场有限公司工作。作为富余人员,王某于1999年12月20日与公司签订了《离岗挂编协议书》。约定由王某自行缴纳社会保险费。协议签订后,王某向公司交付了自1999年至2006年期间的全部社会保险费共计26642.06元,王某在上述期间未向公司提供劳动。因拆迁,公司与王某经协商于2006年底解除了劳动关系,给付王某相应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