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结合和谐社会的提出,选取构建能全面客观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若干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第一主成分对11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各地区特征和各个方面的差距与优势,并由此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提出发展和谐社会需要注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18日,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这一重要课题也被首次提出。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本文试图构建能全面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差距,探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原因和趋势,寻求持续稳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这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本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住房状况如何,集中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程度。 近年来,海南不断加大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据统计,“八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投入住宅建设资金达28.39亿元,年均新增住宅面积88.35万平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我省城镇居民住房日趋紧张的矛盾,使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省  相似文献   

5.
何满喜 《乡镇经济》2008,24(8):53-57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差距,探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原因和趋势,寻求持续稳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这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消费结构变动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拉动因素。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乐山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动具有一定的趋同倾向,同时二者存在较大的差距,较高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使城镇居民率先进入高质量的消费结构,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速度明显快于城镇,二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7.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居民生活的最后安全网,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救助的方法以从受救济者所属的社会类型为标准提供救助,到以受救助者的经济状况为标准提供救助。文章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庆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方针政策对庆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推行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人口的住房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住房普查和人口普查相结合,为人口与住房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一、居民居住水平明显提高我国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明显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已告别了住房严重短缺时代,居住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我国家庭户平均每户拥有住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四川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对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传统地域性所形成的生活余暇特点支配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不良生活方式对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针对以上原因,各地方政府要重视和加强人们体育参与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和周边环境,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多开展有关体育与身体健康的讲座;充分调动城镇居民的体育热情而达到全民健身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效益理论与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在具有竞争性的为满足人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货物和服务的传递中,通过生活循环环境影响和资源使用的强度会日益加强,在某个水平上要与地球估计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指标。生态效益已经成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热门指标。本文从生态效益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和测度方法等对生态效益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江南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实证分析——以浙江西塘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阳  罗燕  徐洁  周丹青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22-27
江南水乡古镇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以来,凭借独特的水乡风貌和文化底蕴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章以浙江西塘为例,通过建立古镇旅游盯的地形象(TDI)指标体系并进行实地调研,使用IPA技术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西塘古镇旅游日的地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优势指道、古街空气质量、古镇保护水平等;劣势指标:河水质量、公共厕所、风俗表演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机场在许多方面仍然面临着问题,特别是机场服务质量问题。通过构建基于SERVQUAL量表的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对数据样本进行可信度分析以及SERVQUAL量表的统计分析,提出针对机场服务质量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艳 《改革与战略》2012,28(5):116-1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农业经济是衡量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重要部分之一。以全面促进农民的收入和发展乡镇企业为首要目标,在加强和巩固农业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方农村经济进行综合治理和改善成为重中之重。文章以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为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从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背景出发,总结了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择了现阶段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了研究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选用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对31个省市居民2004年社会发展和个人努力所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满意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人口素质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1%抽样调查资料,通过对人口文化素质及其变化的分析,力求探寻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DPSIR模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功效系数法对黑龙江省各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用泰尔指数法以及核密度估计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内和地区间差距及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逐渐上升,东部远低于全省,北部2016年起逐渐上升至与全省持平,西部与南部高于全省水平。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由于东部部分城市受经济社会驱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原因导致绿色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城市,呈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多指标测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成学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40-44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55-59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区域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以保持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劳动力这一既平凡却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的视角,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实际,从确保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规范劳动力科学流动三个方面阐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提出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居民主导下进行内生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应对传统外生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乡村产业凋敝、人口外流等问题,日本乡村地区以内生式发展的方法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岛根县邑南町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当地居民的主导下,邑南町通过创新性地开发地区内部资源建立了乡村产业体系,依靠对区域内外生产要素的统筹运用弥补了本地发展的短板,实现了城乡互补的协调发展。邑南町的内生式发展实践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人口回流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在推动乡村振兴由外生驱动转向内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邑南町的经验,重视培育和提升乡村居民参与乡村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和建设者;完善城市生产要素下乡机制,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