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民法通则>将各种责任形式规定在一起,混淆了各种责任形式的请求权性质.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应该分别独立成编.人格权请求权应该包括预防妨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侵权请求权包括损害赔偿请求权和恢复原状.  相似文献   

2.
杨金三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2):180-180,F0003
关于拾得遗失物会在当事人之间成立债权关系还是物权关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主编的《民法》(第五版)认为:"拾得遗失物会在拾得人与原物的所有人之间成立债权债务关系。"[1]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原物所有人所享有的向拾得人请求返还原物的权利,在性质上应认定为物权请求权,即拾得遗失物本身会在拾得人与原物所有人之间成立物权关系。在拾得遗失物的情况下,因权利人或拾得人的其他法律行为会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大体沿袭大陆法系立法的国家,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衔接上存在着物权请求权的唯一性与对受益人保护的衡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就是确定信托财产上物权请求权的归属以及给予非信托财产所有权人以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不当得利制度早已被各国(地区)立法所确认。该制度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关注,在英美法系也已成为继合同法和侵权法之后债法领域的第三大法域。我国民法通则虽然规定了不当得利条款,但是多是原则性与概括性的。在立法上如何确立不当得利请求权同其他请求权关系,既体现了立法者们乃至一个国家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定位,也深刻影响该制度功能的发挥与价值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明确不当得利制度在我国民法上的法律地位,强化不当得利制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的第二百四十五条是首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占有请求权制度。占有物返还请求权作为占有保护请求权的一种请求权,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予以立法明确规定,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占有保护制度.尤其是对占有保护请求权的研究少有涉及,导致对该请求权仍然比较陌生或者对其相关具体问题仍然存有疑惑,因此对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与私力救济、本权之诉的关系辨析等方面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进而初步提出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诉讼设计,以期在占有物返还请求权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具体实务操作有建设性裨益。  相似文献   

6.
答疑解惑     
灾后不动产六问 四、地震使邻居家的房屋倾斜。从而影响了业主的房屋。该怎么办?答:业主作为物权人可依物上请求权予以救济。物上请求权,又称为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被妨害时,物权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支配状态而有权对于妨害其权利行使的人请求排除妨害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票据法上一项特殊权利,在其性质方面争议颇多,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其是一种特别请求权.笔者认为特别请求权说并不能反映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本质,反而把该权利的性质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本文探讨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价值、性质,认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是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8.
马慧珍 《西部大开发》2010,(7):104-104,123
民事裁判的请求权方法是民法研究中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尽管它应该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是一个法律的操作问题.研究民事裁判方法具有特别的意义。阐述了民事裁判的请求权的含义和体系、请求权的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民事裁判方法进行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借鉴请求权的方法完善我国的民事裁判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占有的研究学者们从未间断,对于占有的定性也是区分刑事犯罪和民事纠纷的重要研究课题,不过大多数的占有涉及到的只是民事方面的权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占有事实的认定,一直是法院以及实践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规定是在《物权法》的最后面,但是占有始终是认定和解决物权问题的必要路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观点已经发生了改变,占有中存在争议的观点已经被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所接受,并且在现实市民生活中广泛存在和运用,对占有保护的应用应该不同情形不同处理。可以说,占有保护类型诉讼已经成为我国民商事领域的重要诉讼形式之一,也反映出我国市民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11.
王玮 《魅力中国》2010,(6):145-145
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作为票据法的一项制度,以流通为宗旨。该制度是通过保障票据的安全与高效来促进票据的流通。本文在利益偿还请求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构成要件,对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李令庆 《理论观察》2009,(1):99-102
就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7条作了否定性的规定,并赋予了原权利人有限的回复请求权。该规定似乎未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做了“一刀切”的规制,这本身有失允当;另外,在立法价值选择上过分地向原权利人的利益倾斜本身将可能损及交易之安全和迅捷。因此,立法应区分善意及恶意而为不同的规定,并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化国宇 《发展》2010,(2):104-105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早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肯定,而且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了承租人的此项权力。次承租人是否也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没有,如何保障次承租人的合法权利?如果享有,其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冲突了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14.
吴月 《产权导刊》2018,(8):39-42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针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而规定的一项特殊制度,目的在于弥补对拟转让股权的事先同意权制度的不足,与同意权制度一起限制股权对外转让,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随之而来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其中优先购买权的性质确定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其关系到优先购买权人的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的稳定等,本文将从民法先买权角度、诉讼方式角度以及请求权说存在的缺陷等方面来论证优先购买权应该属于形成权.  相似文献   

15.
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依法所应负责任为标的,目的是为了分担被保险人在责任保险事故发生后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由于责任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仅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第三人虽为最终受偿对象,其求偿权仍会因其非当事人之地位而受到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牵制。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应该增加第三人向保险人的保险金直接请求权,以确保保险事故发生后第三人的利益得以及时有效地维护。  相似文献   

16.
阮佳琪  胡建 《特区经济》2023,(1):123-126
鉴于实体法与程序法部分脱节,《民法典》第997条法条内容不必然限于人格权禁令。人格权禁令诞生于人格权固有救济理念,基于人格权请求权的特性而构建,虽以英美禁令为主要立法参照对象,但理应与英美禁令不同。其广义可包含行为保全和不作为行为给付之诉,狭义应仅指与诉讼完全分离的临时性禁令。为明确各制度之间的界限,狭义人格权禁令以追求程序高效便捷为核心目的,制度设计上可与诉前保全合并而创设为禁令,主要构建于非诉程序之上,引入法官自由裁量权,效力止于临时性。  相似文献   

17.
公司合并对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应以损害公司合并效率为代价。新《公司法》很好地确立了这一立法价值取向,但是在保护债权人制度的具体设计上,却存在诸多的缺陷,特别是没有规定债权人权利损害的救济请求权,需要立法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8.
杨智勇 《魅力中国》2014,(6):334-334
诉讼标的的认定在实践中多有偏颇,本文试图通过对诉讼标的的产生及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及评价,进而对我国诉讼标的界定的标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诉讼标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宁雪梅 《特区经济》2013,(1):151-152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如何自动续期的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此也引发对该制度权利义务框架设计其他不合理性之处的思考。本文强调民法权利义务的配置过程中关键应考虑公平与自由原则,并提出完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旅行社违约给旅游者造成损害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此问题,文章通过对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的论证,借鉴国外立法判例,分析违反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