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芳英 《时代金融》2011,(21):140-141
自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然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少数几家企业行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整个产业自东往西的转移。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发达产业转到不发达的苏北地区,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粤西地区。本文着重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没有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和粤西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一涵 《时代金融》2014,(17):176+181
随着社会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实现区际产业转移,是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极重要途径。根据需要,我国产业需向西部大规模有秩序地转移,但是,这种转移现象还没有出现,据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导致中国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缓慢。因此,在国家政策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推进中国区际产业的转移,实现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对中国而言,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过去30多年,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要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用良好的"硬环境"和"软  相似文献   

4.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呈现比较弱势,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呈现比较优势。把东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传统产业转移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对于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合理产业分工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湖南临湘市承接陶瓷产业为例,以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东部沿海企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生产,给广大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夏邑需要抢抓却遥,积极主动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全省、全市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在河南省实施“三区一群”战略、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优化是关键。为此,要制定和完善郑州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培育新型产业分工格局,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的大尺度空间转移,着重关注区域优化、产业集聚和产业布局,改良经济结构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是指资源禀赋结构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随着我国东部企业扩大规模、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升级、消费市场变化、资源成本增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劳动密集型、高消耗型等工业正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本文以广西贵港市为个案,分析当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经济金融影响以及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金融服务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梅新育 《新理财》2010,(4):24-25
在从"赶超"向兼顾防止"被赶超"的过程中,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要素成本上升,东部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设施、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都不断优化,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蓝领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沿海地区盛行,当时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因本国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纷纷把产业转移到了中国沿海地区。如今这一产业却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地区之间。有关专家预测,自今年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大陆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性转移的序幕开始拉开,预计未来五年内这种转移将达到高潮。驱动产业西进的直接原因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这与上世纪80年代世界制造业移人我国沿海地区的本质是一致的。近年来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给趋紧,价格不断攀升,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失去了在本地再发展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土地费用、电、水等能源在中部也比较充裕而且更便宜。中西部庞大的潜在内需市场对于沿海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中西部投资,可以更方便地接近日益增强的消费群体,以获取利润。而当地企业的产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国情比较特殊,各地发展差异较大,利用外资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东部发达地区并非都是高端产业,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如何科学地、高质量地引进外资,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利用外资的模式。日前,由萨斯坦智库秘书长吕伟华主编的2014《中国城市外资吸引力研究报告》(中英文对照)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对外出版发行。研究报告对全国县市区、地市、省  相似文献   

14.
田柯 《时代金融》2013,(24):123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的发展,我国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步,本文着眼于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承接,站在政府管理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涛 《西安金融》2013,(9):78-80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区位均制约着整体经济发展。目前,宁夏加大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交往力度,大力推进内陆向西开放。同时,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背景下的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宁夏紧跟中部崛起战略步伐,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本文从宁夏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入手,总结归纳了宁夏现有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分析了宁夏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一方面引致了中西部地区的年轻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使得挪用个人账号资金导致空账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的基金规模及其增速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这将有助于做实个人账户的亏空.  相似文献   

17.
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给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承接模式对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中部欠发达地区必须重新进行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减少产业转移的制度成本;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打造产业转移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完善配套发展条件,吸引成本导向模式的产业转移;破除"粘性",大胆实践整体与集群迁移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贵港市为个案,结合分析当前欠发达地区融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际,提出欠发达地区应通过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促进东部产业转移,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契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郴州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承接好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郴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金融支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保障,所以要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20.
《金融经济(湖南)》2011,(5):129-130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郴州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承接好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郴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金融支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保障,所以要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