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经济产权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产权的纯经济性,决定了其投资决策的标准是利润最大化。中国私营企业产权具有超经济性,这些超经济性权利成了私营企业生产函数的变量,因而纯经济产权的私营企业所决策的最佳投资规模与中国具有超经济产权特征的私营企业所决定的最佳投资规模是不同的。只要产权的超经济性存在,就会减少对投资的刺激。为此,需要从多方面创造制度环境和政策空间,克服中国私营企业产权的超经济性,以刺激私营企业的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重的,基础设施投资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西部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数量低于东部,而且基础设施投资构成决定的投资效率更低于东部,所以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大力引进外资和国内民间资本、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合作是改善西部基础设施投资状况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健 《生产力研究》2002,(5):175-177
开发大西部是在我国着手实施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 ,这对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对缩短东西部差距、实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问题 ,特别对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服务创新进行重点研究 ,并就实施基础设施服务创新的具体举措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投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生态经济效益是投资过程中,将生态开源货币化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总和。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经济性投资与生态性投资的比例分配,后者的大小受生态资源价值和政府政策决定。因此,一个社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调节两种投资的比例,来达到较好的投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蔡秀玲 《经济师》2002,(12):86-87
小城镇基础设施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农村工业和人口向小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小城镇基础设施 ,品种繁多 ,涉及面很广 ,不同的基础设施具有不同的经济性质 ,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投资决定。  相似文献   

6.
BOT模式是对传统投资模式的改进,是从整体上考虑项目建设和经营,但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尝试将实物期权和BO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联合使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最后对政府与企业的投资比例进行分析与仿真,提出投资成本应尽可能小,以增加项目对企业吸引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叶波  梁辉 《经济论坛》2011,(10):109-11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加大。1979—2007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38.4%,年均增长19.9%,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投入约I.5万亿元加大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但从过去的投资效应看(如京九铁路),长期的经济推动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对基础设施如何影响经济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以期从理论上找到发挥基础设施经济效应最大化的途径,有利于政府做出合理的决策。本文首先对基础设施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基础设施从作为工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提高生产率等侧重于为生产服务的作用,扩展到通过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以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就业、推动工业发展及形成经济外部性三个方面总结得出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从资源稀缺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指出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很可能引起挤占私人投资,产能过剩以及扩大区域差距等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得出,基础设施的投资需结合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以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最后,笔者期待我国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战略上能从“重物质增长”的道路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以更好地造富于民。  相似文献   

8.
万海远 《经济研究》2021,56(9):39-55
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近年来出现了能否以投资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方向性争议,研究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结构升级中的创造性作用非常重要。基于微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创业带动作用,探讨了基础设施促进居民创业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分析了涉及重大宏观投资问题的微观基础,指出了未来基础设施的主攻方向和投资重点。本文发现,无论是按工程类还是按服务性质划分,社区基础设施都具有很大的正向外部性,使得居民创业比例显著提升,并且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环保类基础设施的创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良好的城市社区基础设施便利了居民生产生活,促进了信息、资源和要素的流通效率,改善了居民主观预期,带来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低的创业门槛,从而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提高了居民创业概率。在经济向高质量转型背景下,仍然要肯定"稳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重视社区基础设施投资在结构转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选择城市中心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交通环保类基础设施为投资重点,注重对高技能居民的创业政策引导,以提升基础设施带来的创业回报,并实现经济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验证,而国内有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和溢出效应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收集中国各省份1988—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三大网络性基础设施(即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能源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所决定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将会继续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从而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高增长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罗一帆 《经济师》1999,(2):57-57
一、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在当前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财政增加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其理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是连带效应强又无进口竞争的行业,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2.
尤卓雅  李婧 《技术经济》2007,26(8):42-45
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是政府宏观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浙江省的发展为例系统研究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推动效率较高,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极大地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投资政策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09,(4):13-1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会议决定,对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岳广龙  张琴 《生产力研究》2022,(7):22-27+161
基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阶段性特征,运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省际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投资效率较低,投资建设阶段效率较低是造成整体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重运营轻建设”的现象。分阶段来看,投资建设阶段投资效率为0.61,纯技术低效率和规模低效率共同导致综合效率低;在运营管理阶段投资效率为0.81,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低导致投资无效率。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在投资建设阶段,财政自主度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向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负向显著。在运营管理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财政自主度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向显著,人口密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形成增长量与GDP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从投资作为需求要素的角度反映经济增长的构成,可以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参考性背景。 在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中央决定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规模以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然而,片面夸大投资贡献率则有可能走进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王利民 《生产力研究》2012,(2):37-39,85
文章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了1 983—201 0年珠海经济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AR)的方法分析了珠海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珠海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珠海1 994-2008年的经济数据对珠海当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社会经济绩效作出了评价,并对珠海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珠海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与当前珠海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社会经济绩效的现状之间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结合珠海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珠海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为珠海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地区面板数据和基于利润函数,考察电网基础设施的能耗效应、产出效应及其地区差异。主要发现是,电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增加了地区能源消费,其能耗效应和产出效应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西部地区,电网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能耗效应,电网投资向西部倾斜有利于减缓整体能源消费增长,电网投资优化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如此,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仍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长三角城市化群落中,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群对经济增长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新引擎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论断。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一是当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时,一些优质要素主动向大城市集聚,而普通要素则选择向小城市集中,结果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要素积聚的外部经济性,提高了城市群研发创新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在要素能自由流动时,城市群内政府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来实现,即政府为了吸引城市群外的企业和产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更新改造的比例,加大了对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降低了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强化了需求关联的循环积累效应和投入产出联系,促进了城市群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与信托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 所周知 ,经济增长是影响一国居民福利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 ,而基础设施是保证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因此 ,研究经济增长本身以及它与基础设施的关系不仅是经济学永恒的探讨主题 ,而且也是各国政府政策的中心目标之一。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看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还是靠财政和银行贷款。但是 ,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以需求管理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不仅受经济资源总量的限制 ,而且受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所以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将逐步“淡出”。因此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的探讨和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比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 ,从中析出信托的竞争优势 ,并提出利用信托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一 )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1 利用外资。我国开始较大范围地向外商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是在 90年代初期。外商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并不构成国家外债 ,国家不承担偿还义务 ,也不承担汇率风险 ,这是我国利用外资建设基础设施的优点。但是 ,外商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 ,他们会要求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也希望尽可能多地避免或减少投资的风险。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性、外部性、社会性强等特点却决定了...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投资究竟挤出还是挤入居民消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使用CHIP调查数据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家庭消费结构的关系,试图从细分种类消费的微观视角解释这一争议。研究发现,虽然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促进总体消费水平提升,但其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呈现出两面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交通通信类、居住类、杂项类消费,抑制了家庭设备类、医疗保健类消费,这说明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进一步研究发现,挤入效应的主要机制是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放松消费约束提升了边际消费倾向,而非经济增长效应。此外,本文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基于收入水平的门槛作用,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基础设施投资挤出居民消费,当收入水平越过门槛值后,基础设施投资挤入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