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国琴 《商场现代化》2012,(19):131-132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虚拟空间的使用者对免费的网络信息资源不加过滤和整理,有意和无意地在免费虚拟空间中上传色情、无聊的垃圾信息。本文对净化网络虚拟空间采取何种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参与中网民“群体极化”倾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主体在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群体极化"倾向。"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网民责任意识淡泊、网民缺乏理性思考,网络信息传播的窄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网民进行理性引导加强网站的多元化链接和传统媒体的信息引导。  相似文献   

3.
在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具有创新价值知识的类型,提出网络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重要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4.
杨阳 《中国报业》2023,(17):140-14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迅速占领传媒市场,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之一。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具有受众群体精准、呈现方式多元等优势,新闻节目要利用好“大屏+小屏”的互动传播,衔接电视端与网络端,拓展传播渠道,多平台分发资源,开发个性功能,加强受众体验,彰显主流新闻媒体的强大传播力,维护舆论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战略网络的基本思想是凭借群体力量获取企业竞争优势,日本企业以外包制度为核心的战略网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基于外包制度的日本企业战略网络中,日本经济低成本、高质量和创新的精神得以长期保持和发展。外包网络的发展和变迁过程表明,外包网络受市场需求、技术变动以及政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更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图书消费具有实现社会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属于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书籍作为知识通过出版物传播的渠道之一,又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知识演化传播的各种取向。  相似文献   

7.
<正>网络社区是一种网上虚拟社会,它把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集中到一个虚拟空间,达到相互沟通和交流的目的。网络社区是用户常用的服务之一,由于有众多用户的参与,因而已不仅仅是一个网友交流的空间,实际上也成为一种网络营销场所。但是,网络社区营销自始至终都带有"生硬"、"拙劣"的印痕,必须加以雕琢,方可  相似文献   

8.
张东旭 《中国报业》2012,(8):190-191
新闻信息要通过网络传播,就必须借助互联网,而网络又是一个虚拟空间,相比于传统媒体更加无法保证所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如何铲除虚假报道,让互联网的虚拟形式快速、真实地传播新闻信息,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书籍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图书消费具有实现社会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属于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书籍作为知识通过出版物传播的渠道之一,又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知识演化传播的各种取向。  相似文献   

10.
用户资源是开展社交网络营销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展图书营销,就必须研究信息在社交网络用户之间的传播模式,了解他们对营销服务的反馈和影响;另外,还要研究社交网络用户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群体特性、需求特性以及消费行为模式,从而有效地为广大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有深度的营销服务。本文通过对开心网上相关出版社的"粉丝"社会网络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研究出版社的粉丝中心性,从而找到出版社核心的用户资源,并提出应该着重利用开心网建立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其次才是产品的推广和营销。  相似文献   

11.
微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活跃程度较高的社交媒体之一,作为信息发布、交流沟通、宣传营销的有力工具,其传播效果及影响力不容忽视。中医药作为亟待传播的传统经典,应紧跟社会化媒体发展的大潮,探索符合中医药知识特点的传播模式。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对中医药知识在微信中的传播模式进行探讨,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三方面提出中医药知识微信传播模式的应用建议,以促进中医药知识利用微信平台面向年轻群体进行有效传播,提高公众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素养。  相似文献   

12.
网络"虚拟财产"又称为"网财",一般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ID)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网络虚拟空间里含有多种虚拟财产。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等建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越来越多。侵犯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向现实空间过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并带来一些网络现实问题。本文就"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问题:所有权问题,及"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衡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共享经济对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背景下,现有研究较多从技术嵌入、平台监管、社会网络等客观方面揭示众包社区创意领地行为的产生机制,文章则聚焦创意资源供给者的主观方面因素,探究社会价值取向、内群体认同对创意领地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面子意识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众包社区成员的社会价值取向对其创意领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亲自我创客比亲社会创客更可能实施创意领地行为;(2)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内群体认同对创意领地行为产生影响;(3)网络面子意识不仅调节社会价值取向与内群体认同的直接关系,而且进一步调节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内群体认同与创意领地行为的间接关系;(4)与网络面子意识较低的亲自我者相比,网络面子意识较高的亲自我者实施创意领地行为的倾向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转而进行创意分享和贡献,而网络面子意识对亲社会者的创意领地行为的影响效果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网络直播"是新媒体传播中的一个分支,是基于当下移动互联的一种自媒体形式,整体呈现出碎片化传播与大众消费化网络传播的特征,海南地区的地域民俗文化应当把握住这一自媒体传播的特征,结合现有的公共文化机构和社会资源,制定适当的传播策略,促进民俗文化的保存、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文章通过研究温州和宁波两地企业家集群产生的过程,分析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大规模的企业家集群产生。研究表明,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在区域文化、共同价值观和群体信任的发酵下结成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促使更多企业家产生从而形成企业家集群。研究显示,温州企业家社会网络具有强联系、同质性和自组织的特点,创业倾向集体行动,依赖本地资源,产业升级代际锁定;宁波企业家社会网络具有弱联系、异质性和他组织的特点,外部资源掌控力强,容易引发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0):217-218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社交网络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通过社交网络,可以使用户自由地构建个人文档,并具备分享文章、图片以及视频等功能。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角度上来看,其信息传播特征显著。本文从我国社会网络信息传播现状出发,对我国社交网站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我国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征、效果和策略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深入了解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用语是部分人群生造并在网络中传播的一种即兴语词,属于"快餐文化"的一种。它们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其娱乐功能强于实用功能,并不具备推广价值。网络用语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生活、更新变化快等特点,频于接触网络的青少年就成了使用网络用语的主力军,而广大的中小学生由于对汉语的学习还不系统,网络用语也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以问卷调查为依据,探索网络用语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播。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3.75%。调查问卷设计问题40个,每题设置3-9个选项,可多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区是网民日常生活、互动与沟通的虚拟环境.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网站采说。具有更高的用户粘性而基于网络社区所开展的传播活动与传统媒体营销相比,相应地就具有如下优势与特点:第一.传播链条多在朋友、亲友、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为密切的群体之间展开.因而可以有救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第二,传播范围锁定在具有相近消费习惯、相似品牌偏好的社区群体当中,  相似文献   

19.
胥延义  于涛 《中国报业》2012,(24):33-36
随着终端、网络、用户、应用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移动互联网亟需拥有内容资源、公信力资源、行政资源、技术资源的媒体巨头来开拓。地方媒体要想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分一杯羹,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联合地方运营商,推出针对这一消费群体的粘性产品。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通过"烟台帮"项目,以O2O模式打造本地化、精准化的移动社交、信息传播和移动电商平台,构建起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移动网络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创业机会的发现、发掘以及社会关系对获取创业所需资源如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起到怎样的作用。研究对象大都聚焦在成功的创业者身上,研究其社会关系网络的特性。但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却鲜有研究。本文将尝试探究大学生群体创业社会网络的基本运用机理,并总结如何在维护与拓展的基础上更好地让社会网络为大学生群体创业活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