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产业振兴作为重庆乡村振兴战略之一,应加强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本文旨在提出特色农产品的内涵,继而分析重庆特色农产品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重庆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庆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虽然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保持积极良好势头,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差距。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手段。广西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加速推进和实施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既是广西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历史选择,也是广西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发掘及研究,以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有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建立及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体系作为发展方向、重视家业科研人员培养、增加品牌建设资金投入、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增强农业企业实力和推进农产品差异化发展等对策。以期寻求适合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产品品牌不仅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还有利于食品消费安全。作为农业大省,甘肃省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各级政府也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政府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有限。通过对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政府角度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甘肃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长白山地区,品牌建设是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战略,但是,品牌建设工程非常复杂,需要通过基地、标准认证、产品品质、绿色营销、规模经营、渠道管理等方式推进白山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贸易对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吉林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具有一定优势,但特色农产品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知名度、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等弊端.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意识,是企业参与竞争、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吉林省应抓住“三农”、“四化”统筹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因地制宜地带动本地经济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6.
发展甘肃特色农产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青玉 《中国市场》2008,(41):98-99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有特色农业资源,但农业资源"优"而无"势"、特色产品"特"而不"强"的状况较为普遍。针对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强化特色、延伸优势、创新市场"是新形势下发展甘肃特色农产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有特色农业资源,但农业资源"优"而无"势"、特色产品"特"而不"强"的状况较为普遍.针对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强化特色、延伸优势、创新市场"是新形势下发展甘肃特色农产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的发展在甘肃的整体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整体经济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甘肃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现状、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市场及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组合策略,并提出了品牌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希望对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我国北方的特色农业省,农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促进山西省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发展很有必要。目前山西省特色农产品流通面临供求信息不对称,市场开拓不足,电子商务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强特色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传递;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宽流通渠道和市场;应用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系统,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管理模式创新;推动农产品“三网合一”,全面提升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做强做大农产品品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区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的品牌标识,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更可以加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本文从阐述农产品区域品牌相关概念入手,基于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现状,从四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指标因素,重点从产业、品牌、利益相关群体、保护机制等视角提出了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业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多种途径,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则是具体的方式之一。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能够实现农产品由粗放分散化生产向精细规模化品牌生产经营转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往往经历从孕育生成特色农产品、品牌成长壮大声誉不断提升、品牌维持成熟稳定发展到品牌影响力衰退或实现优化升级的生长规律。因此,需要借助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供给侧改革的契机,推动其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品牌化成为产品发展的首选战略,对于农产品而言,品牌化也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发展与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密不可分,区域特色是形成农产品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农产品品牌化之路更多依靠区域特色打造优势品牌。本文以奉化水蜜桃为例,分析近年来奉化水蜜桃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得出奉化水蜜桃品牌发展处于品牌提升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确定品牌发展目标、明确品牌建设主体、将农产品营销与地区营销相结合等品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日益重要,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品牌数字化势在必行.广东省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具有良好的区域特色优势.本文通过研究总结了广东省农产品品牌数字化三方面积极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制约广东省农产品品牌数字化的因素,包括农产品自身特点、农民的品牌意识、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资源相互整合成为了增强农村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加大力度建设农业品牌产业,扩大农产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进而推动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点,本文对吉林省农产品的品牌战略整合意义和战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色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农产品品牌推广模式应运而生。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农产品品牌推广工作,实现推广模式的优化,成为我国农产品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市场的分散开发,农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形成统一的地方特色形象识别,市场影响力有限。过度分散的特色资源开发,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企业识别系统(CIS)战略,塑造地区特色农产品统一品牌,可以提高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地区形象识别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农产品的市场主体、品种、生产的自然环境、生产经营方式等条件。农产品地区形象识别战略由农产品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鑫丽 《现代商业》2012,(10):118+117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资源十分丰富。本文首先阐述河南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影响河南农产品牌竞争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夏坤  罗鹏 《商展经济》2024,(7):64-67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并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然而在特色农产品市场中仍存在着视觉形象老土化、品牌特征同质化、文化内涵表面化和推广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因此,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珠海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在经济、文化、审美和传播层面的价值;其次分析珠海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现存问题,并从视觉形象、品牌基因、乡村文化和传播推广四方面系统总结了珠海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优化路径;最后,以珠海农产品水果类品牌进行探索,提出打造农产品品牌独特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唐娟 《中国市场》2012,(14):73-74
枣是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产品,全省93个县、市、区都有枣树栽培,是全省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果树。枣在山西省有着突出的作用,但其品牌状况却不容乐观。文章对山西枣品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创建品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产品、品牌运营、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成为提升农产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使农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农产品销量的稳定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云南省咖啡是云南省的特色产农产品之一,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咖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云南省咖啡品牌建设的问题对云南省品牌建设进行战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