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 《中国市场》2014,(45):79-82
"四化"同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较强的地理因素和交通条件制约,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足,对于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不够。本文以攀枝花市盐边县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必需通过以"四化"同步为指导发展农业现代化、合理确定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目标、奠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多种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部分是农民的问题,为此,除了在项目规划上考虑打造观光农业、都市农业,还考虑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重速度轻质量,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三者发展不协调,导致"城市病"问题频发。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阐释了这一目标。这一新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对房地产开发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华商》2013,(3):38-44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随着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新型城镇化”这一议题戍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而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占据较大份额,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可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如何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党和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山东省1984—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四化同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促进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我们现在搞城镇化,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协同作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本文根据江苏实际积极探讨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丽丽 《商》2013,(14):175-175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在县域地区的金融服务作用,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潜在机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论断明确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思路、实现路径、发展目标,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现实针对性。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国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十八大'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上思想明确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任务和主要着力点,促进城市群的良性发育和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田园 《江苏商论》2013,(3):75-7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发展思路的扩展和延续。本文通过对以往"三化"同步发展研究的综合归纳思考,找出了以往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焦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八大精神,就未来城镇化发展及"四化"同步发展拓展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帆 《商业科技》2013,(11):195-19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客观刻画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归纳了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雷丽萍 《中国市场》2006,(10):79-80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地域范畴内各类经济要素发展的总和,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辽阔,资源丰富,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式。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特色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与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我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刘宁伟 《商》2013,(17):185-185
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融合中,工业化和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显然比农业现代化先进,因此不断出现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日益增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对金融形成了更为强烈的要求。但是农村的金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如今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化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趋向。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党委、政府都以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为契机,努力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趋向.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党委、政府都以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为契机,努力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朝辉 《电子商务》2015,(2):42-43,80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的目标、路径总是难以厘清;四化同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综合考虑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均衡发展。本文基于四化同步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沈曼 《商》2013,(12):283-283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要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工人化,就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引进先进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中国目前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要避免小农生产方式带来的弊端,可以进行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趋突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都亟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