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新经济导刊》2014,(6):74-75
5月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年鉴社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4科技创新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创新项目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代表这一次活动的支持单位孙冶方基金会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由李嘉诚基金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年鉴社联合主办的这一次活动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一次是继上次活动的第二次活动。上一次“科技夹子”在北京、西安、苏州和广州进行了介绍,当然介绍的是另外七个重要的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9日下午,"现代农业与科技慈善"座谈会在李嘉诚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举行。会议结合"新带态"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共同探讨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及科技慈善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经济年鉴社、新疆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疆自治区农科院生物质研究所和李嘉诚基金会的专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建立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构建的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1995-2010年间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协调度正在不断提高,两个系统呈现出互相推动和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两个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张姗姗 《时代经贸》2007,5(10Z):110-111
本文以1953-2002年间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明科技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7.5%。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合成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将该指数划分为5个景气状态预警区间,运用先行合成指数预测模型、判别分析、预警信号灯系统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预警问题进行研究,规范了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预警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科技合作日益密切,形成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发达国家企业增加在海外投资,推动了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科技飞速发展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趋于合二为一,科研网络化和科技进步的综合性日益明显,研发经费持续增长,社会公众的认同与评价成为制约科研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技术领先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技术追随国的科技创新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方向依赖于两个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本国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一个非线性阈值全球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整体而言,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中国科技创新产生抑制效应,并且在低增长机制中的抑制效应相对更大。分行业来看,对于美国更具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对中国行业创新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其中,低增长机制中的负向效应较大。对于美国具有相对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中国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其中,高增长机制中产生较小的正向效应,低增长机制产生较大的负向效应。对于中国具有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行业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其中,高增长机制中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低增长机制中产生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一种新思想的形成,它是一种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产品的过程。科技竞争为主导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日益表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本文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科技创新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量化创新系统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VAR模型参数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质量受到前两期自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上一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影响;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制度的灵活性可消除落后制度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制度的好坏也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十分显著,同时,现阶段虽然科技创新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但科技创新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状况受自身影响较大,受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制度创新受到本身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完善且灵活的制度安排会为科技创新的提升营造好的发展环境.文章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次石油危机的出现,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石油危机引导工业经济逐步走人资本经济,同时引导科技更快的地向低实物资源利用的软科学领域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后逐步迈向信息化浪潮——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创新与经济进步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技创新与经济进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科技创新通过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经济进步叉为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动力、机制、物质基础和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关键是如何促使两者互动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以其庞大市场及产业升级迎来更大商机,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打造经济升级版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精英和创业家们都期待新技术尽早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对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创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 法律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是科技创新经济利益实现的保障,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因此,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节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在此逻辑下,利用1990-2005年的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协整方程,估算了科技创新乘数.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作用非常之小.正是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较小的科技创新乘数.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作为全球第一网民大国,中国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时做出的重大决策格外引人关注。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纵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并强调:“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伴随着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不断兴起,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史为鉴,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强调科技创新发展的全球性和世界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始终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因此,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利用世界科技创新资源,实施科技开放创新;积极共筑科技命运共同体,应对世界共同主题和严峻挑战,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实施科技弯道超车,实现后发超越;从创新目标、创新路径和创新主体等方面全面加强和促进科技创新全球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发展的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中国全球视野科技创新战略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实现世界科技赶超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驱动力是高校开展科研投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协作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与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创新政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提升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了客观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创新数据,编制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但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应对WTO:中国农业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丽馥 《经济问题》2002,(10):33-35
入世后我国农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农业能否抓住机遇、壮大自我的关键所在。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对中国及其它39个国家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评价。具体分析了中国创新绩效总体水平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应保持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态势,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加快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扩散,实现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