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知识观点和注意观点,研究了企业家导向、顾客导向对市场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认为外包合作中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能够显著提高创新绩效,不同战略导向的企业对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有不同影响.顾客导向越高的企业越会学习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过高的顾客导向会限制技术知识学习.企业家导向越高的企业越会学习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过高的企业家导向会限制市场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观点和注意观点,研究了企业家导向、顾客导向对市场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认为外包合作中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能够显著提高创新绩效,不同战略导向的企业对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有不同影响。顾客导向越高的企业越会学习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过高的顾客导向会限制技术知识学习。企业家导向越高的企业越会学习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过高的企业家导向会限制市场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4.
5.
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路径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路径,建立了外部知识获取路径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模型,并以我国86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外部知识获取路径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7.
目前关于隐性知识获取与绩效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了组织层面的知识获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隐性知识获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及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等,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由于组织层面的相关研究相对更为成熟,可以提供启示和借鉴,为个体层面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首先对组织层面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进而探讨个体层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系网络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有效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收集并整合内外部创造性想法或创新信息,而创新所需要的外部知识分散于不同的外部知识源中。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面对当前强烈的市场创新需求,企业不仅要把握内部创新资源,更要充分利用组织外部创新知识源,将有价值的外部知识转化为组织内部知识,提升组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理论,探讨了在中国关系社会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了知识获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中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获取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3个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并运用278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客户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对社会资本(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考察企业家导向对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51家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性、先动性及风险承担性正向影响后发企业创新绩效;②外部知识获取在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吸收能力不仅正向调节外部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还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后发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中国情境下,基于对273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差错取向与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向差错取向显著正向影响团队性绩效考核与知识共享行为;在差错取向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中,团队性绩效考核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关系嵌入性已有文献和企业知识观理论的研究评述,提出了产学合作的关系嵌入性→外部知识获取→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预设。并以理论预设中的3个研究构面为讨论原点,结合4个企业和大学合作项目的探索性案例分析,构建了纳入细致考察变量的概念模型,提出并解释了一系列基于经验研究的理论命题,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理论预设中3个研究构面的关系链机理。研究发现,产学合作的关系嵌入性(信任、信息共享、控制)通过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两种主要机制(显性知识转移、共同解决问题)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并进一步解释了其中的关联路径与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利用复制逻辑探讨了3个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构建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能力包含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利用和知识保护,4个要素在不同国际化阶段由于国际化目的、竞争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具体而言,知识识别由模糊目标搜寻型、关键目标搜寻型转变为目标增强型;知识获取方式由拼凑式、主动式转变为牵引式;知识利用模式由过滤式、拓展式转变为协同式;知识保护则从无到有,由法律型保护转变为技术壁垒型保护。知识保护四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组合构成了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能力上升路径,具体为雏形构造、拓展上升与集成整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