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明标准问题在司法实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并无证明标准的立法,法官把握证明标准尚处于非理性和低层次状态。应坚持法律事实观,排除非法的证据材料,承认诉讼证明的相对客观性和主观性,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原则,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实体法事实的证明标准为排除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两个基本"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刑事办案原则,对刑事司法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本事实”从属于刑事证明对象,是刑事证明对象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基本证据”与刑事证明对象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切实贯彻“两个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必然要对刑事证明对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重新限定;同时,还要坚持“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灵活运用“经验法则”和“情理分析”处理案件,遵循刑事证明标准在不同诉讼阶段的递进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证据法学理论一直把客观性作为证据的三大基本属性之一,立法上也认同,如我国1979年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但是近些年来有些学者已经开始着眼于证据的主观性研究,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证据不仅具有通说的三性,重要的是还有主观性,而且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据制度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刑事、民事、行政三部成文诉讼法和最高司法机关的相关司法解释。这充分说明我国程序立法的滞后性。通过对国内外证据立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我国应采用单行证据立法模式,分别制定民事、刑事与行政证据法,并保留三大诉讼法中的已有程序性证据制度,最后以《民事证据规定》为例,设计我国民事单行证据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完善性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而作为刑事证明标准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现行的刑事证明标准没能建立完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明标准,证明标准过于单一,没有层次性。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有不足,不利于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本文仅就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刑事证据展示的定义,构建刑事证据展示的意义入手,切中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立法及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主体,范围,程序及违反刑事证据展示规则的后果等方面,对构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秀菊 《大众商务》2010,(6):220-220
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的分配对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案件得到正错及时的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立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并没有对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因此,明确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无论对于刑事证据制度还是司法实践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刑诉法使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从"证据确实充分"具体化为"排除合理怀疑"。考虑到死刑案件的特殊性,对其证明标准应有更高要求,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量刑程序中适用"排除一切怀疑"的证明标准,同时确认合议庭一致同意才能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的分配对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案件得到正错及时的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立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并没有对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因此,明确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无论对于刑事证据制度还是司法实践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者物质痕迹。这些物品和痕迹包括作案的工具、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与物品,以及其他能揭露和证明案件发生的物品和痕迹等等。物证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因物证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的特点,同言证词据相比,特别是同可变性较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相比,其证明力更强,其他证据不可替代。因此,我国应本着保障无辜之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原则,着实推动物证的证明作用,发展刑事鉴识科学,不轻信口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