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中,诸多省份抓住机遇,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宏观规划、招商引资,希望借这次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带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承接不是简单的搬迁。不同的纺织企业对承接地的要求也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承接地的劳动力状况、经济政策、产业环境如何,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期专题,我们选取了中西部七个优势明显的承接地,从地理位置、基本情况、政策优势、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2.
从劳动力成本、转移成本和制度成本等方面,考察了外来投资出口加工企业向内地转移的可能性,认为国家梯度发展战略,并不是要在中西部继续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吸收东部沿海地区部分要淘汰的出口加工业。中西部地区发展,应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中西部发展,是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超越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内向型企业,这才是梯度战略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纺织》2011,(10):49-49
棉纺 棉纺协会目前正在统计转移产能、企业、设备、投资的情况。进行产量调研,市场调研。集群的解剖。新疆地区棉纺资源很多,另外就是福建转移到江西,河南承接浙江。产业转移面临着用人问题。承接地的劳动力培训问题,比如新疆,劳动力是有,但是劳动力素质及水平都需要提高。此外还有转移当地的资源问题,劳动力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易芳 《中国纺织》2011,(10):48-48
近年来.受制于东部地区劳动力紧缺、成本上涨、土地局限等因素.推进我国纺织行业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纺织企业产业转移要吸取东部沿海企业在近30年发展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推广和复制到中西部地区。同时也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以前东部地区粗犷发展的覆辙。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厂房、设备、人员等硬件的转移,更是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1~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产业转移特征与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与企业亏损及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1)从2001~2010年10年来看,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而化学纤维制造业由中部向东西部转移;(2)从2001~2010年10年内不同时间阶段来看,纺织业等三大产业在2001~2004年间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2004年后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转为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4年后由中部向东西部转移;(3)纺织业等三大产业转移特征与产业内企业亏损数量及劳动力转移是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产业转移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以及只有加快产业有序转移,才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因此,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仍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何焱 《中国纺织》2006,(12):136-137
近年来,有关产业转移的话题开始引起业内关注,沿海岸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纷纷把目光转到成本低廉、原料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投资向西推移。与此同时,来自西部的产业、非行业资本看中了沿海地区行业发展趋势.进而形成了现阶段颇为有趣的向西、向东相向的资本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淮滨点评     
工信部:鼓励纺织产业转移升级 7月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鼓励东部地区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并将制造的部分环节转移至中西部以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意见》称,产业转移要与培育优势企业、淘汰兼并落后企业相结合,此外,产业转移要充分考虑环境要求,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注重节能环保,避免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9.
在《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国家将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业。目前,在棉纺行业也有不少企业实施了向西部转移,这些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近日,记者走进了一家成功转移企业——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外及东部地区某些产业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因此,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如何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较详细分析,进而提出承接好产业转移的原则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纺织服装周刊》2012,(19):12-13
2012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交流会日前在重庆召开,以"中西部纺织产业转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对话论坛同期举行。交流会期间,与会领导、专家、纺织企业和产业园区的代表展开智慧交锋,从不同的视角对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交流。本刊特采撷与会嘉宾与代表的精彩观点,希望给行业以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产业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各地区充分抓住这一机会,促进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了武汉服装产业发展中的"四个"瓶颈问题,提出了武汉服装产业现具有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强调了产业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武汉服装产业的良性发展带来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棉纺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高速发展,从3450万锭发展到1亿锭。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需求减少导致产能出现过剩。绵纺织业对资源要素成本更加敏感,产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绵纺织业产业转移主要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是全国8大产棉区之一,又是世界苎麻之乡,在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001年以后,以永州蓝山为代表的毛针织业发展迅猛,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企业集群效应。此后,借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优势,湖南已经形成了棉纺、麻纺、服装、毛织等四大类产业集聚地,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作为市场主角的企业遭遇转入地配套产业链不完善、招工难等无奈。解决产业转移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是国家倡导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地区,成都和重庆更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双城兴建了不少具有一定规模和承接转移能力的工业园区。四川省已建立包括成都金堂县九龙服装工业园、成都新都区龙桥童装特色镇、南充市城南服装工业园、浔兴西部服装辅料产业园、简阳中西部服装产业园、成都彭州市阳服装工业园、成都  相似文献   

17.
同以往跨国的产业转移不同,本轮纺织产业的转移集中表现为中国东部沿海纺织经济向中西部和东南亚同时进行。一方面转向中西部的企业越来越靠近原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区域,另一方面纺织产品的最终消费也将在当地市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在全国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在向外转移,转出的主要是资源型产业、纺织服装和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目前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钢铁、汽车等工业生产能力上东部仍有较大优势,产业还呈现出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北上”趋势。工业发展从地区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仍普遍追求重工业化,制造业在沿海少数省份集中度较高,沿海沿江工业污染严重.多数地区工业研发能力不强。未来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动各类区域转型升级,引导东部地区产业有序转移,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育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这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传统农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中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偏低以及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转移新趋势下,甘肃省如何抓住机遇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在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这其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政府工作发力的关键所在。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政府工作来说,应该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规范招商引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