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感恩贴牌——贴牌带来南通服装曾经的辉煌。据统计,南通市现有服装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超过500万元的企业412家。2006年,南通市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758亿,其中纺织服装占到近三分之一;2006年,南通市外贸出口100亿美元,其中纺织服装占到近三分之一,出口额仅次于上海“。三分江山有其一”的格局表明,尽管新兴产业在兴起,纺织服装业在南通市依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支撑南通服装业的顶梁是贴牌加工。南通95%的企业从事贴牌外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国际知名品牌做贴牌,产品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长久以来,贴牌成为南通服装…  相似文献   

2.
常州农机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是工贸结合,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国有企业。近五年来,他们转变观念,实施“三抓三坚持”战略,即抓国际化经营,坚持外贸外做;抓专业化经营,坚持自创特色;抓集约化经营,坚持规模效益。企业进出口总额和效益连年翻番。现在企业进出口总额已达3.3亿美元,积累自有资金4000余万元,跨入了全国500家最大进出口企业行列。1994年出口创汇457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创汇35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2%。抓国际化经营坚持外贸外做为实现成为跨国经营的综合商社性质的工贸紧密结合的集团型进出口企业的目标,公…  相似文献   

3.
孙峰,江苏林海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近几年屡获殊荣,前年荣获泰州市营销标兵,去年荣获泰州市十佳杰出青年,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再获江苏省劳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在孙总的率领下,林海集团外贸出口业绩骄人,令人敬佩。1999年出口创汇400万美元,2000年达82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600多万美元,货款回笼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 掐指算来,孙峰干外贸已近10个年头。当初,外贸仅仅是林海集团经营中的配角,企业产什么就销什么,外贸人员整天守株待兔,坐等外商和国内外贸公司上门。为了把外贸生意做大做强,孙总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慈溪市以民营经济为发展主线,整体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加工型、外向型特征。2006年全市自营出口突破40亿美元,外向依存度达到82.8%,累计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36.7万个。但是,全市出口产品品牌现状不容乐观,贴牌加工多、自主品牌少。引导、支持企业创自主品牌和走品牌国际化之路,成为全市推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实现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2年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在世界航空制造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外贸创汇额一举突破3000万美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外贸创汇额已连续两年位居我国航空工业之首。西航集团公司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起步于1981年,经过几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航外贸生产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外贸创汇额逐年上升。1997年,公司年外贸创汇额由当初的几十万美元增长到1200多万美元,2000年突破了2000万美元;仅仅两年时间,该公司年外贸创汇额就突破了3000万…  相似文献   

6.
烟台英杰制衣有限公司以加工各款毛衫为主,产品远销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6年来,英杰制衣取得了快速发展。2005~2010年间,年产值由3000万~4000万元增至8500万元;出口额由每年200万~300万美元增至1200万美元。其外贸进出口部门从3~4人发展为20多人。  相似文献   

7.
5年前,也就是中国入世的2001年,红豆集团全年外贸额不过1400多万美元,2005年,集团外贸全年出口9698万美元,同比增长58%,而5年后的2006年红豆外贸将稳稳跨过1亿美元大关。入世5年,红豆外贸的变化,仅仅是该集团服装变化一个方面,用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的话来说,5年来,红豆服装不仅  相似文献   

8.
南通,作为我国著名的纺织工业老基地,服装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集中度和外贸依存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强大的加工出口能力,为南通赢得了“服装大市”的美誉,也荣获了“全国服装生产出口十大基地之一”的称号。然而,南通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缺乏自主品牌,长期以来以贴牌加工为生的现状,让南通“服装大市”有了“贴牌大市”的别名。“十一五”期间,南通抓住自主创新这一主题,正实施产业提升,完成由贴牌向创牌的跨越。政府重视加快形成创牌氛围多年来,南通服装业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旺势,有赖于服装企业长期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纺织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ECM模型对产品质量提升的经济效应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代表产品质量水平的变量与代表经济效益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产品合格率水平的提升对劳动生产率、出口额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但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对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作用不显著。文章认为,我国纺织行业摆脱贴牌、委托加工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走高附加值的集约型发展道路,是破解当前行业发展瓶颈,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中华商标》2015,(2):83-87
涉外贴牌加工(即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简称OEM),是指国内加工方按照国外定作方的要求,加工国外定作方指定商标的产品,并交付国外定作方,由国外定作方给付加工报酬的贸易模式。关于涉外贴牌加工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争论颇多,司法裁判标准也亟待明确。鉴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新商标法"),对于涉及贴牌加工侵权判定的相关条款作出了修订,故本文以新商标法为视角,对涉外贴牌加工的侵权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3年以来,已经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和接单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中东出口影响极大,已使我国很大一部分以生产外贸面料为主的大型织造企业和服装生产商产品发运受阻,损失严重。有些已接订单甚至面临“流产”,给已深受影响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 绍兴县某大型织造企业去年第一季度外贸实绩近1000万美元,而今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加上年初丝价飞涨,出口中东地区的纺织品面料基本无利可图,后期因运费增大还要亏本,总体讲,今年第一季度的外贸额有600万美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但利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三年多来,致力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出口创汇年年迈上新台阶。1993年创汇3500万美元,跻身上海外贸50强;1994年创汇1.05亿美元,进入上海20强;1995年创汇突破2亿美元大关,跃升为上海市第13位,名列地方综合型企业第1名,进出口总额达2.42亿美元,再创对外贸易新佳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包装工业》2013,(3):36-37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851.3万吨,金额达31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和34.5%。其中,2012年12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达79.4万吨,金额31.8亿美元。作为塑料制品加工的全球基地,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国内拥有塑料加工企业9万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然而,不容乐观的是,近年来食品安  相似文献   

14.
贴牌加工(DEM)长期以来是中国企业相当数量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重要渠道,但必须引起出口型企业警觉的是,在拿到国外厂商要求贴牌加工的订单时,应查询该商标在中国的注册情况,以免陷入法律纠纷。 去年,美国耐克公司起诉西班牙及中国浙江等几家公司涉嫌商标侵权,原告美国耐克国际有限公司是“耐克”(NIKE)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15.
《玩具世界》2011,(9):73-73
近日浙江省黄岩区工艺品协会“抱团”47家玩具出口企业成立玩具专业委员会。黄岩是中国玩具生产制造加工的重要产地之一,近年来获得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8年的36家增至2010年的47家,约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三,出口额也从2008年的3374万美元增到2010年的4858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江阴市一家服装企业近日将受委托加工成的34000余件法国“鳄鱼”T恤准备交货验收时,被江阴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查获,企业因涉嫌生产假冒国际著名品牌“鳄鱼”服装,受到罚款78万元的处罚。有关部门提醒企业,对贴牌加工产品一定要对商标使用委托书“验明正身”,否则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玩具一向是北京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但从海关统计的数据发现,近些年北京市玩具的出口出现持续下滑趋势,平均每年下降幅度高达30%。昨天,北京海关对此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玩具的出口额仅为1691万美元,不但低于上年水平,而且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大幅下降了31%。北京玩具的出口总值已由1999年的3188万美元下滑了将近一半。“自主开发的品牌匮乏、缺乏创新和科技含量,是造成本市玩具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北京海关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北京市玩具出口大都采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或贴牌生产方式,鲜有自主品牌。本市某厂家为美国公司定牌加工玩具,产品每  相似文献   

18.
刘贵增 《中华商标》2012,(10):21-24
一、定牌加工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定牌加工又称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即原始设备制造者,在我国被称为"贴牌加工"、"贴牌生产"、"定牌加工"、"定牌生产"等,俗称"贴牌",是一种委托加工合同关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定牌加工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按照委托方和加工方的国别,分为国内定牌加工和涉外定牌加工;  相似文献   

19.
范宁 《中国纺织》2006,(7):102-103
纺织企业“走出去”是近年来讨论比较多的话题,特别是遭遇贸易摩擦频发以及欧美再次设限后,“走出去”投资设厂,将加工基地外移,成为不少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思路。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规避配额壁垒,减少贸易摩擦的角度看,“走出去”顺理成章。但对外投资不同于对外贸易,我国纺织企业在开展外贸方面早已是行家里手,尽管摩擦不断,去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仍达到创记录的1150万美元,但对外投资的成功案例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经过贴牌加工成长起来的中国服装企业,在向品牌化进军的过程中开始展现个性魅力。结合自身优势,找准产品定位,成为一家又一家服装企业品牌个性化运作的起点,也成为中国服装企业产业升级的开端,他们正率先走出一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产业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