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3,(46):1-17
逐步消除地方保护,加快全国市场一体化,是中国加入WTO后,应对国际竞争大环境的必然举措。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各地的地方保护仍然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部分地区还比较突出。地方保护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与行业有密切的关系,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其他企业。  相似文献   

2.
打破地方保护,建立国内统一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制止地方保护,维护统一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地方保护的问题不仅依然严重存在,而且保护的形式不断翻新。地方保护阻碍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削弱市场机制的功能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地方政府竞争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经济效应。在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由此带动了一系列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公平价值缺失等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保持地方政府竞争活力的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中国将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不可避免地将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入世后,政府职能不是弱化,而是转化,是由原来计划经济下政府职能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正面临着艰巨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任务,在新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和采纳正确的工作方法,在经济建设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尽快把本地区的经济搞上去,已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必须充分认识领导经济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1958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协调中国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地方保护是建设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重要阻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地方保护的表现形式、产生发展原因、经济效应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地方政府间制度竞争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旬 《山东经济》2004,20(4):11-14,18
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政府组织结构决定了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地方政府供给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所以地方政府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制度竞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种身分的居民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渠道受到了阻塞。中国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而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应进行规则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中国30个省的21个国有以及规模以上制造业部门进行的分析表明,如果消除各省份产出配置结构扭曲,以及生产要素在省际之间配置结构扭曲,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使该年度国有以及规模以上制造业的产出增长约5%。从区域对比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产出配置结构的扭曲程度,要高于东部沿海地区。这表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与预算外收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面对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我国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增长。为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地方政府利用债券进行融资,而在地方债券资  相似文献   

12.
【美国之音中文网8月3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万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9%。但是在中国东部地区,2006年上半年的政府财政收入出现了增涨幅度下降的势态,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来自房地产业的收入和税收减少了。  相似文献   

13.
黄良杰 《特区经济》2011,(2):214-216
本文以地方政府治理及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认为:由于财政分权改革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使得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源不能满足现时地方发展的需求;而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以及官员晋升激励模式,使得各级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投资效应,导致巨额财政赤字。此外,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狭窄,缺乏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依托,导致地方各级政府融资偏离财政监督,宏观调控艰难;地方政府融投资平台开始泛滥,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失控;地方政府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估体系也未建立,地方政府融投资信息不透明,使得地方政府的融资风险也难以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是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发行地方债券来解决。本文论述了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探讨了地方公债发行的原则和相关机制建立等向题。  相似文献   

15.
博弈论视角下的地方保护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地方政府的行为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并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产生了严重危害宏观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保护主义。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常见的政府间对地方保护政策制定的博弈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建立有关模型,探索其中的均衡。最后,对如何消除地方保护政策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王春玲 《特区经济》2005,(5):303-305
一、人们对地方保护主义的一般认识。地方保护虽然是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而形成的经济贸易保护现象,但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区域性差异的加大,农业地方保护现象在一些地方也日趋严重。这些地方凭借自己拥有的某些权力如对当地农业资源与产品的控制权,当地经济发展的行政权等,以促进本地区农业发展和保护本地区经济利益为借口,  相似文献   

18.
19.
20.
宏现调控以来,地方政府成为众矢之的。许多人倾向于认为,是地方政府造成了本轮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