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经济要览     
吴敬琏认为中国经济无近忧有远虑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提出,中国经济没有近忧,但从中长期看还有很大风险。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上海举办的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吴敬琏认为,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来自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他建议,为了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高效率,应加快银行、国资和国企、社保体系等的改革,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吴敬琏:无“法”经济走不远“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初期总是比较乱,经济慢慢发展了,自然就会规范,这种想法可能过于天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一、银行IT系统风险涵义及风险成因 银行的IT系统风险,是指任何由于使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系统所引发的不利情况,包括程序错误、系统宕机、软件缺陷、操作失误、硬件故障、容量不足、网络漏洞及故障恢复等.其风险成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日吴敬琏在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就当前几个经济热点总是谈了自己的看法。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在谈到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时,吴敬琏指出,包括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在内的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十分脆弱,抗冲击能力很差。因此,必须加快金融改革的进程。首先是加快国有专业银行的公司化和股权多元化改造的进程。其次是发展民间金融,实现金融业的对内开放,建设县域金融体系。第三是有序地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第四是在改革和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资本市场。他认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能充分发挥资本有效配置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度量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4.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势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经济恢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者的重要任务,而银行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风险,给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带来最直接的挑战,因此要把银行风险放在重中之重。通过分析近几年来银行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系的国外研究现状,分别从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银行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具体而言,首先从银行资本、银行竞争、银行流动性、银行网络等四个方面阐述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其次从风险传染机制方面详细分析银行风险是如何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后,根据上述两大部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备战危机     
全球经济2012、2013年未必会二次衰退。相比美国,欧洲2012年将会面临较大风险。如果意大利和法国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可能会爆发银行系统危机。因为财政和资产负债表危机后所必须的结构调整方面的困难,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维持低增长,不排除2013年进入衰退的可能。现在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包括金融系统风险等。即使没有二次衰退,中国未来两年的环境也是富有挑战的,需要开始备战危机。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指出,鉴于国外证券市场波动曾给银行体系的稳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训,我们对此要有危机感。当前美国纳斯达克股指大跌,却并没有波及银行的稳定,主要是因为美国现在的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之间有严格的防火墙。吴敬琏指出,我国国有银行体系还存在着巨额显性及部分隐性不良资产、微观经营管理基础不牢固、金融体系监管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须引起警惕。吴敬琏:银行体系须警惕股市波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监管任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1]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危机的发展,显示出影子银行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发展规模、特点与风险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可以为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发展更重要的作用的同时规避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银行目前的系统还是遭受很多的各种没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银行系统可能存在的几种安全风险以及应对的办法,从而对银行的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吴玮琳 《特区经济》2009,(10):122-123
本文从银行系统安全性和衍生品风险监管两个角度,分析了法兴银行案例发生的具体原因,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衍生品交易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了这一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这些启示主要包括: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增强系统可靠性,加强风控人员素质,多渠道监控银行风险。(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相似文献   

11.
杨荣华 《辽宁经济》2002,(5):32-32,51
贷款是银行的主体业务,贷款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制约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贷款就存在着不能收回本息的可能,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提高贷款管理水平,有效地防范和补偿,化解贷款风险,单靠银行的重视是不够的,应从宏观角度出发,搞好内部管理机制有力地防范贷款风险,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4,(3):48-50
正地方融资平台的渐进调整是软着陆的切入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2月14日表示当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土地收入)、房地产和过剩产能、影子银行的过度膨胀已相互联系,成为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房地产、金融领域的调整,都比较容易引发三个领域的共振,产生全局性的被动紧缩效应。地方融资平台(包括隐性的)风险和过剩产能的渐进调整,是化解当前金融风险的核心和源头,是唯一可能实现软着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沪港经济》2004,(8):6-7
著名经济学家是吴敬琏提出:金融危机已是“现实危险” 吴敬琏在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发表演讲时指出,金融风险的阴影已经愈来愈重,一旦外资银行分流我国银行新的储蓄存款,国有银行不再拥有稀释其不良资产的手段,将可能诱发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制造这种金融黑洞的机制并未消失。最近,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轨,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源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银行信贷风险也将由银行来承担,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日益显得重要。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方法和对策包括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各种手段,但法律手段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及影响因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因不能及时满足对资产方供给资金的要求或负债方回收资金的要求而产生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权威论坛     
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在汇丰经济论坛上作有关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演讲时指出,稳定的银行业对于中国尤其重要,改革国有银行不能沿用国有企业改革的老办法,要发展民间金融。吴敬琏说,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也对保持银行业的稳定采取了不少举措,如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减少银行的不良债权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审慎的财务制度、限制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但这些措施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上的缺陷。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吴敬琏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银行业的不良债权大概在2.2-2.5万亿元之…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住房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风险 (一)违约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住房贷款时将客户住房产权作为抵押,应该说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然而抵押只是手段,并非目的,一旦购房者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如失业、家庭主要收入者病故等,就会产生无法还贷情况,将给银行的住房贷款造成损失.因为虽然有住房实物作抵押,但根据我国国情,商业银行在处理抵押物时,会考虑到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而难以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天津经济》2010,(7):34-36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为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市政策。然而实证表明,救市会引发道德风险,使得银行风险和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让大银行倾向于增加其风险。政府应当减小救助实施的概率,向市场发出信号以降低银行对政府救助的预期,从而缓解救市引起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沪港经济》2006,(4):8-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 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四大体制性障碍吴敬琏近日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四大体制性障碍。第一,各级政府仍然保持着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力;第二, GDP的增长率变成考核地方政府政绩首要的考虑;第三,财政收入要求产值的最大增长;第四,要素价格、资源价格扭曲。他分析说,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问题,之所以一直没有能够解决,是因为存在两个压力:第一个压力是政绩的压力; 另一个是财政收入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11,(7):29-29
吴敬琏:方式不转变危机难走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储蓄和消费的失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效率增长,提高整个经济的附加值,包括加工制造业服务化以及大力发展服务业。他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就不能断言已经走出了危机。要远离危机,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