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融机构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关系到我国银行同外资银行的竞争与生存,也关系到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确保经济和金融的安全运行。为此,商业银行要加强信贷管理,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加快清收处理不良贷款进度,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前,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成为金融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衡量金融机构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随着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贷款的不断增加,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已成为自然趋势,单纯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降点”的考核,已不能真实、全面反映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压降成绩。  相似文献   

3.
刘将 《金融纵横》2001,(6):39-40
当前,金融机构比例过高的不良贷款不仅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经济效益,而且制约着新的贷款投入。为化解不良贷款,金融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不良贷款管理中以下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良贷款风险的化解。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辖内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以清理积欠贷款为突破口,通过行政、宣传、法律等多种手段和渠道,成功收回不良贷款2451笔,占应收不良贷款的98.91%,收回不良贷款12528万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年末,永善县辖内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为4.11%,比2005年下降65.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3年末,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7.80%。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1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36%,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6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39%,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92%。另据统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处置不良资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和掌握银行信贷资金流向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建设行业的情况,辖内金融机构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情况,改进和加强内控机制,控制不良贷款总量的情况和措施,我们对中国农业银行民和县支行进行了专项调研,该行2003年末不良贷款占各项贷款的68.8%,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和农业等行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是指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银行举债因多种原因无法归还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公职人员不良贷款长期拖欠不还,势必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金融纵横》2002,(6):53-54
2002年3月末,人行东海县支行对辖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监测显示:中行东海支行不良贷款余额为0,1998年以来新增贷款优良率100%,利息回收率100%。3年来,该行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孟昭稳 《上海会计》1998,(10):30-31,14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困扰着银行的经营与生存,如何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金融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玉田县金融实际,探讨一下不良贷款生成原因及化解对策。截止1997年5月底,玉田县辖内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98,111万元,占各项贷...  相似文献   

11.
一、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我市地处大别山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地方经济构成中依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在非农产业中,多数企业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企业运作机制较为落后、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盈利能力差、市场发育不良等依然为我市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特征,由此形成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以下因素的影响,亦是构成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金融纵横》2002,(8):27-31
(一)不良贷款治理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 1999年,我国成立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000亿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下降9个百分点。剥离后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001年末仍高达25.38%,实现贷款五级分类后不良贷款率为30%,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巨额的不良贷款,每逢“两节”还要保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还存在开门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一些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逐年降低,但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很小。尽管这些金融机构积极地采取措施予以清收,但方式比较单一,收效不大,尤其是在依法收贷方面,目前主要是运用起诉的方式,且由于方法不当、诉讼时间长、执行率低,“赢了官司赢不了钱”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  相似文献   

14.
贷款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逐年增高,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本文立足于湖南省龙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联社不良贷款的表现,探讨了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2年初。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为3.2万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就占1.8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化解难,风险大是直接影响徽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益、壮大发展实力的直接因素。为探明原因,寻求化解对策,近期我们对甘肃省徽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不良贷款现状、成因及对策分述如下。一、徽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鸡西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亏情况,鸡西银监分局于建局之初,深入到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2003年的资产质量和盈亏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鸡西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虽经千方百计抓降,但问题仍比较突出,形成机理较为复杂,受政策性、区域性等因素影响较深,政策设计缺陷、金融机理失衡、管理粗放等是形成全市不良贷款常居高位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主要表现形式   (一)银行资产质量低下,大量的银行信贷资产存在配置无效或低效状态.截止2007年底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达25.48%,不良贷款绝对额居高不下,涉农机构产生了大量无效资产.近年来全市及涉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如下图示:……  相似文献   

19.
信用风险仍是当前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据统计,2005年6月末主要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同)不良贷款余额为1.1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5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79%,比年初下降4.43个百分点。200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主要得益于对中国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和财务重组,政策性剥离其不良贷款。如剔除工商银行剥离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呈现出反弹迹象。  相似文献   

20.
刘红霞  王蒙 《征信》2016,(1):90-92
近年来,我国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农户不良贷款老龄化现象不断突出,根据东北30县(市)调查显示,农户不良贷款中60岁以上农户占比高达20.8%,严重影响了涉农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放贷能力,阻碍了涉农机构的健康发展.分析目前农村地区不良贷款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解决农户不良贷款老龄化问题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