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5月10日,"中国公共经济论坛: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在上海行政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共同主办,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财政部科研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行政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有关媒体的编辑记者3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韩康,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行政  相似文献   

2.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作为大企业总部集聚于一地后所产生的新经济现象,近年来引起许多关注。上海作为我国的大城市之一,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总部经济的集聚地。本文首先探讨了上海在经济、交通、人才、专业化服务及体制政策等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进而分析了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今后如何更好的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江、浙、沪各城市谋求经济有效发展的迫切需要。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与长江三角洲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海要融入长江三角洲,上海城市发展就要符合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更好地辐射长三角、服务长三角、协调长三角。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上海城市发展遇到的产业集聚、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并且分析了上海的自身优势及对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提出切实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吸引国际投资、深刻把握国际会展机遇和积极发展城市环境保护产业等融入长三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承办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依据相关材料选取了经济增长直接拉动作用、促进周边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对上海经济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指标。运用excel、matlab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描述、无量纲化和单位化处理及编程计算;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世博会影响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得到了世博会对各指标影响力的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多个中心城市,上海南面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它们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未形成经济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首届中国国外经济合作“五星奖”,由对外经济贸易部于1991年12月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颁奖仪式,经贸部领导成员乌兰木伦、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赵启正及市政府顾问汪通涵等出席并分别向获奖公司颁发了奖杯和证书。中国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荣获首届“五星奖”一等奖;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中国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获二等奖;中国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获  相似文献   

7.
上海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活跃、增值效益大、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是上海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余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中央的这一英明战略决策,确定了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90年代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战略目标。一、上海经济起飞的环境分析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年终展望指出,199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5%,从而结束了连续三年增长率在1%上下徘徊的局面。世界经济的好转给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带来了机会。由经济和社会资料及政策分析部编写…  相似文献   

9.
叶红玉 《新经济》2014,(8):9-10
本文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对我国其他地区尤其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存在的政策示范、辐射带动、促进改革等方面的影响,认为长三角地区应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坚持错位发展策略,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本地自贸区建设,以保证本地经济与上海自贸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上海市农业经济绩效评估及动态监测系统的教据,分析物价上涨对上海郊区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探讨应采取的经济措施。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成本增加高于产值增加幅度.农民获利连年减少。为保证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物质支出、土地租赁费用和粮食收购价格等的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11.
蒋艳红  顾良斌 《经济论坛》2007,(18):12-13,16
上海和香港分别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上海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起动器。香港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作为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发展贸易往来的窗口,也是一个集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等于一体的国际经济中心。近年来,上海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香港在经历金融风暴和回归后的信心调整后,处于经济复苏及结构调整阶段,经济速度放慢。在这样一个反差下,人们开始质疑上海是否会取代香港而成为远东新的全球经济中心。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泛长三角分省市经济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长三角是近年国家明确提出的重要经济发展区。本文从泛长三角各省市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表现、经济增长趋势及增长动力等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泛长三角区域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三个圈层的经济差别明显;泛长三角经济增长抗风险性强于全国,其中江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性最强,上海和浙江则最弱;泛长三角第三产业最具增长空间,其中江苏竞争力最强,甚至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也抢走了上海第一的地位;经济增长动力方面,上海正在转型,浙江和江苏的动力结构比较稳定,江西和安徽则开始从依靠消费向依靠投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06,(1):20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共有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等424家“总部经济外资企业”落户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仅次于香港的外企总部最多的城市。图为上海陆家嘴金融商务中心夜幕下的灯光璀灿的写字楼大厦。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系统动力学分析: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研究的线性框架,视股票为一非线性系统,运用分形、混沌等复杂性理论对上海股票市场的系统动力学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上海股票市场系统的分形特征、复杂性程度、系统演化类型及稳定性,最后,探讨了这些结论对股票市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决定设立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上海产业基础优厚、经济腹地广阔。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具备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业开放、金融管制放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特点。通过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探索,为中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购物天堂”通常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要素。未来上海真正的软实力在于消费和服务。上海要成为“经济中心”,首先要成为“消费”和“服务”中心。上海现代服务的发展应从营造世界级“购物天堂”及相关服务系统等方向突破。  相似文献   

17.
《技术经济》2010,29(8):F0004-F0004
<正>2010年6月19至20日,第七届中国技术管理(MOT)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主办,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学者及  相似文献   

18.
浙中城市群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涧 《经济论坛》2007,(13):18-20
长三角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其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度和政府管理水平也都比较高.因此,主动接轨上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上海研发基地、信息中心、开放窗口等优势,充分利用上海经济的"外部性",借上海之"船"出海进一步远航,借上海之力求得更大发展,是浙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视角》2005,(5):13-14
作为对上海青年经济人才的肯定和表彰,“2004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揭晓,10位在经济发展,经济研究和经济宣传报道等方面业绩突出的青年才俊当选。  相似文献   

20.
沈战 《生产力研究》2014,(12):43-46
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金融越来越国家化、自由化,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如滚滚潮流般涌来。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很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向东亚中心的中国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怎样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打造国家化金融市场成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上海是中国经济"领头羊",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优惠的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优势,建立和发展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是实现我国国家化金融市场的战略抉择。中央政府发文明确指出要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离岸金融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构建和发展将对贸易中心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文章研究和探索了建立和发展上海离岸金融市场重大的现实意义及优势,并提出了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