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化作为反映城市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以及提高城市辨识度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各类文化资源,保持城市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个性魅力,应对"千城一面"、城市衰落等"城市病",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化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文化转向相适应,从产业效应、空间效应两方面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有效应对了城市衰落带来的危机。英国的文化规划发展模式在开展城市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创新规划方法、整合发展要素、兼顾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城市转型升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诗境规划思想及其方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境(诗的意境)是中国文化思维的鲜明特征.文章提出"诗境规划思想",则城市规划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寻求与创造诗境城市的过程.这对于树立城市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突破目前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现象(即规划就等于依照标准模式与固定程序进行"编制")和重建城市规划领域的中华文化话语权均有着积极意义.文章以具体的规划实例,阐述了始终怀有一颗诗心、合理借助和发展风水论、再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包括生态理论等)来反照、并最终在中华诗学精神启示下寻求意境升华,不失为一种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当代规划方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转型——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波特的区域发展理论为基础,以深圳为例并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从推动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入手,阐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阶段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根据城市转型的趋势提出未来城市规划转型的方向.作者认为,在城市处于投资推动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作用是构建完善的城市增长支持系统,确保城市"以土地换资本"的实现,在这一阶段城市规划呈现出"物质性规划"、"技术性规划"等特征;在城市处于创新推动阶段,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为城市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城市创新支持系统".为此,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应积极推进政策化、综合化和公众化,以城市规划的转型促进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远未形成完整体系,其鲜明的"礼"法相结合的特色并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之需,但传统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文化因素,文章全面回顾古代城市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重要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全球化视野下,过多"全球通"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造成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越发丧失了自我的个性,"千城一面"的现象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城市的原有特色,并限制了城市间良性发展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如何保护和重塑中国城市特色,解决全球化对中国城市特色的冲击,强化城市特色对于城市现代化的良性影响作用,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实现城市"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不仅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更为迫切地是需要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种种"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石磊  秦建一 《价值工程》2010,29(29):100-100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载体,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地区。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对此进行的研究也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本文从人性化规划、生态城市、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等几个角度,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进 《民营科技》2009,(6):110-110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在动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我国必将会有一个空前的发展。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围绕城市住房进行一系列社会分配机制的调整和革新,作为城市规划这项分配城市资源的活动。受到房改的影响是必然的和深刻的。我国城市规划在进行诸如土地、设施等城市资源配置时所持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需要有一定的改变,而且我国城市规划应建构一整套适于目前计划经济因素与市场机制并存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调整和强粑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有关环节,以有效地加强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13):5-8
城市中建筑色彩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表着其特色和品味。建筑色彩与环境是相互融合的,在城市规划中"天人合一"的建筑色彩,会充分体现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内涵。现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在城市的规划中都将建筑色彩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而占国内城市规模总量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却在这方面与大城市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以华阴市为例展开对中小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重要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召东  陈静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42-47,49
在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框架中,各层次规划的主要作用都是为了控制和引导城市合理、有序地发展.在城市规划领域里,可以分配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城市土地的开发权以及在城市土地使用关系上建立起来的各种城市空间关系,这使得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直接依据.文章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现状调查"、"区域分析"、"指标确定"以及控规中的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引入实例,以期对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市在1987年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了"城市绿心",在近20年的城市发展中,通过严格的规划实践和管理,实现了"绿心环形城市"布局,形成了"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成为生态型城市规划的范例.论文着重从规划管理者角度阐述乐山"城市绿心"的理论建立和发展、现状特点和评析、综合效益和效应等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Port Cities     
Reviewed in this essay: Han Meyer City and Port: Urban Planning as a Cultural Venture in London, Barcelona, New York, and Rotterdam. Changing Relations between Public Urban Space and Large Scale Infrastructure Richard Marshall (ed.) Waterfronts in Post‐Industrial Cities Raymond W. Gastil Beyond the Edge: New York's New Waterfront  相似文献   

12.
城市对抗     
《中国新时代》2004,(2):31-32
中国经济版图上存在三个大规模的经济圈,这就是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带.三大经济圈创造了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40%,并容纳了全国绝大部分新增劳动力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Hidden Cities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Borden, Iain, Joe Kerr and Jane Rendell (eds.) with Alicia Pivaro The unknown city: contesting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space Coutard, Olivier (ed.) The governance of large technical systems Easterling, Keller Organization space: landscapes, highways, and houses in America Melosi, Martin V. The sanitary city: urban infrastructure in America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14.
Port Cities     
Chris Brenner Work in the New Economy: Flexible Labor Markets in Silicon Valley Mary Chayko Connecting: How We Form Social Bond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net Age David N. Pellow and Lisa Sun‐Hee Park The Silicon Valley of Dreams: Environmental Justice, Immigrant Workers, and the High‐Tech Glob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150年来真正充满机遇的土地是城市。农场或国外的移民纷纷涌入城市,希冀寻求更好的学校、工作、医疗保健——简言之,寻求更好的生活。真正的城市是一个完整的大都市区,它包括城市地区与郊区。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城市化的表现是:低密度、郊区化。假若城市是有弹性的,人口倾向于增长。低密度城市通过增加未开发土地的人口来提高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7.
18.
《房地产导刊》2011,(11):89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而作为生活载体的城市,作为居住载体的建筑,也是被想象得最多的对象。跟人类有着进化一样,城市也一直在自我改进,它又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着?2030年,我们的城市会是怎样的?本期《泛地产·大视界》带你展望未来之城的发展脉络,探讨如何创建以人为本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For nearly two decades now, scholars have been heralding the arrival of new urbanisms. One debate in rapidly urbanizing Southeast Asia concerns the convergence of Western and Asian urban processes, and the riposte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globalizing processes and the historical momentum of local and regional forces make for complex Asian urbanism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to the impact of decentralization, with consequences for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an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rivate capital and urban social movements in driving urban processes and politics. This symposium offers the fresh lens of ‘recentering’ to discuss the urbanisms emerging from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triangulating state–capital–social movement politics of the new urbanisms. Drawing on recent discussions of Manuel Castells' (1983) 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we seek to expand the conception of urban activism not just by considering non‐Western cases in the newly democratizing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but also by considering cities as co‐agents of activism. We see the recentering of Southeast Asian cities as referring to political actions that take the city not only as site and repository, but also reflexively as identity in itself to be fought with, for and ov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