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粮食产后损失通常包括收获、储藏、运输、贸易和加工等环节中的损失。其中,储粮环节是粮食产后体系的核心环节,连接着粮食价值链的上下游,是后续各个环节的基础,其损失率决定了能够进入食品供应链的数量。在我国粮食储备结构中,农户储粮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30%-50%。由于部分农民储粮意识薄弱、储藏条件差、缺乏科学的储粮技术和完善的储粮设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已越来越困难。如何保持和提升农村储藏粮食的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源头上确保农民食粮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国家对粮食生产环节采取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但农户粮食储备环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农户储粮都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始终是粮食工作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连年丰收,人们爱粮节粮意识有所降低,对粮食也不再过分珍惜,而通常引不起人们注意的农户储粮保粮上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据原国家粮食局测算,长期以来,我国有70%的粮食储藏在农户家中,虽然近几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农户储粮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于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技术和知识缺乏,抵御虫害鼠害和气候变化能力差等原因,平均损失率在7%至10%左右,全国每年因此损失粮食约130亿公斤至175亿公斤,相当于2亿多亩耕地的产量,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这沉甸甸的数字使得人们目瞪口呆。因此,帮助农户搞好储粮管理,减少粮食储存损失,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13,(5):71-71
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而且,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彭 《齐鲁粮食》2020,(2):50-5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是粮食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低温储粮、准低温储粮、绿色储粮的最有效途径。机械通风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粮食温度和水分,从而实现粮食储藏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户储粮方式损耗究竟有多大?国家粮食局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户储粮每年损失达1500万吨至2000万吨,相当于产粮大省山东的小麦年产量——去年,山东省小麦总产量约1800万吨。目前,农户仍是我国储存粮食的主体。据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农村有2.4亿多农户存粮,每年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发现,农户储粮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存在着“一多、一少、一差、一大”问题,即鼠、虫、霉害多,防护措施少,仓储设施条件差,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户储存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储粮损失平均5~8%。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约250—300亿斤,折合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左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减少储粮损失,实现“藏粮于民”,对于改善和加强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无形粮田”的概念,即通过加强和提高储粮技术,减少储粮重量与质量损失,使粮食在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环节的过程中尽可能延缓品质变化,减少重量损失。广大农户是我国粮食存储的主力军,我国每年约有占当年粮食总产量50%以上的粮食由农户家庭储存,但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储粮损失较大,平均损失为5%-8%左右,影响了“无形粮田”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维持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每年新收获的粮食数量庞大,需要对收获的粮食进行储藏,而在储藏过程中会面临粮食品质下降的问题,因此如何延缓粮食品质下降成为仓储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温度是影响储粮品质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度越高,粮食陈化速度越快。随着我国储粮技术的发展,控温技术在储粮保质减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温度控制在低温或准低温范围内,储粮品质下降缓慢,有利于减少因虫霉及自身新陈代谢而造成的损耗,从而提高储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节粮问答     
<正>1.粮食产后在哪些环节损失最大?粮食产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在农户储存环节。根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地区约7.4%;黄淮海地区约5%。农户储粮损失中,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农户储粮鼠、虫、霉害损失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9%、21%、30%。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山东是经济发达的产粮大省,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在山东的试点对全国其它地区具有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山东361户农户调查数据资料,首先考察"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试点背景下农户2010~2012连续3年的小麦与玉米年末存量、储存方式、储藏损失、储粮目的及储存效果,然后对农户科学储粮技术的认知、采用及其效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Logistic模型深入探究影响农户科学储粮技术采用意愿的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近3年来粮食储量稳定,主要储粮方式是袋装与缸装,损耗来源于鼠害、虫害及霉菌;科学储粮技术效果明显,但普及率低;大多数农户具有技术采用意愿;家庭人口学特征与粮食生产、消费和储备情况及农户对技术的了解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技术采用意愿。主要政策建议与启示为:扩大试点范围,开发不同技术满足各类农户需求,并探索适当的补贴机制、构建技术服务体系,融"科学储粮工程"于新农村建设及农业服务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3.
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对象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粮食产后系统的特点,采用客观赋权法设置指标权重,选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等6个粮食品种,基于收获、干燥、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8个环节构建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层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的粮食储藏工作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根据我国粮食储藏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找出一条适应于当前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我国粮食储藏工作的特点(-)储粮多而分散,品质复杂。我国现行的粮食生产方式仍以农户分散承包生产为主,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水平、粮食品种的培育和适应性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粮食品种繁多,品质差别较大的特点。此外,目前我国粮食的收购也基本上…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然而,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增加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全国在粮食储藏、流通、消费环节浪费严重。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我国农户储粮每年在5000亿斤左右,因储粮方法不当造成的损耗为8%,也就是说每年在存储过程中造成的粮食浪费就达到400亿斤。爱粮节粮,迫切需要行动。  相似文献   

16.
藏粮于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户科学储粮问题,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作过多次批示。温总理指出:“我国农户储粮数量巨大,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据国家粮食局调查,全国农户储存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60%。由于在储存过程中,鼠害、虫害、霉变严重,产后损失率平均为7%-8%,最高的超过10%,损失巨大。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确保生产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农户储粮中害虫防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农户粮食在储存期间的虫害相当严重,农民朋友应该高度重视。虫害不仅导致储粮的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引起粮食品质的劣变、商品粮价值的降低和影响人畜的健康。农户的储粮数量少,储存方法和使用的装具形式多样,储藏条件差。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罗列了包括管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等方法,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成  韩毅  文宏  王磊 《齐鲁粮食》2007,(12):36-38
当前,低温储粮已是保证粮食储藏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粮食储藏技术发展方向。低温不仅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缓粮食品质陈化,降低粮食损耗,还可有效防治储粮害虫、微生物的活动。因此低温储粮无论是对保持储粮品质还是有效控制害虫对粮食的危害,都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储粮新技术。对于平房仓来说,仓外热量向仓内传递的主要部位是屋面、墙体、门窗和地面,其中屋面约占平房仓热量传递的80%左右,仓顶传入的热量是引起粮堆表层粮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平房仓屋面采用保温隔热是降低热量传递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粮食在储藏期间和通风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分减量,安全水分以内的储粮水分下降,不仅造成储粮数量损失,而且水分过低不利于储粮品质保鲜,影响其加工品质,整精米率降低。因此,为了减少储粮水分降低带来的粮食损失,改善稻谷加工品质,对储粮进行通风调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受较落后的农村生产力、知识结构等限制,存在着一定的拓展难度。当前,农户储粮技术还较为传统,造成我国粮食的大量浪费,影响我国粮食储备的安全性。对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市场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户粮食储备中的问题,增加农户收入,提高我国粮食储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