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扶贫是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产业扶贫的重要地位、实现主体、运行机制、推动力量、发展理念等方面深入阐释了产业扶贫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关于产业扶贫的论述为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产业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部分,也是助力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想引领,"十四五"时期产业扶贫要聚焦相对贫困问题,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建立摆脱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的脱贫成果还不稳固,面临着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不强等制约因素。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这些地区克服制约因素、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接续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产业扶贫经典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以政府为核心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产业基金+龙头企业+贫困地区资源+农户"模式和以社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揭示这些模式的特征和适用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未来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3.
<正>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既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也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剂",承载着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使命。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各级制定的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要脱贫,必须上产业!产业富民是打开贫困枷锁的"金钥匙"。然而,在甘肃省不少地方,基层干部一说产业扶贫就头大,群众一听产业扶贫就害怕。难在哪儿?首先就难在产业咋选上。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关键的第一步。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确定产业扶贫主攻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靠什么脱贫"的问题。既在面上"织布",又在点上"绣花"。甘肃紧紧抓住让贫困户产业落到实处、能够见效这个关键,咬定"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渠道"目标不放松,深入对接落  相似文献   

5.
连片贫困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核心区域,产业扶贫是区域扶贫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产业扶贫的实施面临着产业培育难、贫困农户职业能力提升难和贫困农户收入增长难的困境。依据价值链理论,连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形成,要在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贫困区域持续脱贫的目标。因此,政府以扶贫为目的的公共品供给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然而,目前政府在贫困区域以扶贫为目标的公共品供给,没有与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绩效。广西恭城县红岩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需要遵循产业价值链演化规律,通过提供产业基础型公共品奠定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通过提供产业专用型公共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通过提供产业拓展型公共品培育贫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区域持续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6.
2020年后,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将进入解决相对贫困的历史时期。围绕"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从历史背景与现实需求出发,系统构筑相对贫困治理的分析框架——"四梁八柱"。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来顶层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四梁";然后从实践层面分析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即"八柱":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保障特殊贫困群体权利;构筑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牵引包容性发展体系;建设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金融赋权赋能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金融素养与经济参与能力;实施产业扶贫推进产业兴旺产业富民;"志智双扶"激发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优化驻村帮扶体制机制提升组织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攻坚已成为当前乃至"十三五"期间第一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是整个脱贫攻坚的核心、重点、难点和关键。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没有产业发展的带动,贫困群众就没有持续增收的路径,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便没有  相似文献   

8.
<正>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其中产业扶贫承担着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和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任务。贫困群众是产业扶贫的主体,推进产业扶贫,要充分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走向脱贫。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和主力军,担负着提升脱贫带头人和贫困户综合素质及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产业扶贫的重要责任,农广校体系在农民产业扶贫培训中发挥重  相似文献   

9.
<正>在甘肃省宁县米桥镇举行的运通草业扶贫分红大会上,11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喜领分红股金;在瓦斜乡义渠百花园里,一波波游人漫步赏玩、流连忘返;在春荣镇上齐村,养殖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新"引擎"……在精准扶贫行动中,宁县广大农村到处呈现出端"产业饭"、摘"贫困帽"、走"小康路"的蓬勃景象。近年来,宁县通过发展各种特色富民产业,全力消除"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努力夯实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永续发展的根基。据了解,仅去年宁县就有4846户19079人依托各类产业摘掉了贫困"帽子",全县贫困率  相似文献   

10.
<正>产业扶贫是用市场专业性行为来实现政府公共性目的,其最终成败取决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的整体发展。农发行在支持产业扶贫过程中应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和区域整体发展,对产业扶贫有成体系的战略统筹考虑。一、辽宁省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辽宁有农村贫困人口81万人,集中分布在15个省定贫困重点县、1791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为3.5%。辽宁省贫困人口绝对规模居东北三省之首,贫困发生率高于沿海其他省份。其中,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西北地区尤为贫困,辽西北三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贫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全国一半以上贫困乡村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旅游扶贫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突出优势和特点,并根据党中央"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在梳理各地扶贫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扶贫是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的最佳路径和中坚力量,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要强化战略引导,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文还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旅游+片区开发、旅游+N(农业、文体、商贸等)"模式,认为重庆市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整合资源、立体扶贫,创新机制、多样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以小龙虾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出台小龙虾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推行了"虾农贷"发展机制、实施了产业技能培训与结对帮扶措施、建立了"小龙虾合作社+养殖基地+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的"135工程",目前已开发小龙虾养殖基地2.14万亩,建成百亩以上连片  相似文献   

13.
一、怕"硬"扶上级部门给结对扶贫点下结对扶贫指标,要求他们保证在规定时间内硬性要几个贫困村脱贫,达到小康村。实际上,纵使结对扶贫力量全力到位,脱贫同样有一定的周期,更何况要达到小康水平。致使扶贫点为了应付上级下一纸空头文件,虚报扶贫村的人均收入,硬是"拉郎配",没有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村也就莫明奇妙地给戴上了"小康村"的帽子。二、怕"散"扶纯贫困地区或贫困点较多的贫困地区,参与结对扶贫的单位也较多。但上级部门为了搞平衡,使扶贫力量在这些地区的每个贫困点上"蜻蜒点水",平均分配,扶贫效果差,不能有效地集中结对扶贫优势,分层次、分时间地各个  相似文献   

14.
正新常态下的金融扶贫要走与政府扶贫资金、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技术和扶贫联系单位"五对接"的新路子,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破解金融扶贫难题。金融扶贫就是将金融与扶贫相结合,通过政府担保贴息撬动银行资本,放大扶贫资金效应,有效增加贫困村、贫困户信贷投放,着力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问题,增强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过去金融扶贫重点在贫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余欣荣(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发展产业有利于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脱贫效果持续性。推进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准确把握产业扶贫的政治性、经济性、区域性、复杂性和绿色性等特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科学推进产业扶贫。选准扶贫产业,选择适合当地发展、有  相似文献   

16.
<正>产业扶贫涉及对象广、涵盖面大,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为确保产业扶贫资金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投放",全方位多模式确保贫困户精准受益,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通过基层调研、分析研判,针对山西省阳高县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对策。对策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县内贫困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  相似文献   

17.
<正>要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一要"扶真贫",提高扶贫精准性,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要通过精确扶贫将贫困资金投入到真正贫困的县里。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需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做好精准识别、因户施策,把"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变成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扶贫模式模式的缺陷与可持续扶贫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蓉 《农村经济》2001,(2):8-10
80年代中期前是我国的救济式扶贫阶段。中央政府直接通过各基层政府反生活所需的粮食、衣物等物资或现金分配给贫困农户,帮助贫困人口渡过难关,这种道义性的、慈善性的救济行为,是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的,是一种“输血”式的扶贫,主要用于生活求济和财政补贴。扶贫救济有效地满足了贫困人口的现实需要,缓解了生存危机,对特困户和特困人口尤其重要。这不仅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救济式扶贫阶段扶贫项目的管理完全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即政府即是投资主体,又是经营决策主要负责者,同时全国并没有形成严格的扶贫组织体系,扶贫政策也很不完善。在这个阶段中,贫困人口一直处于普遍的被动接受状态,生活势情和生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反而养成了一种惰性心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反复将政府扶持他的财物一次性消耗掉后又向政府伸手。因而救济式扶贫缺乏一种培养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组织体系,其结果是广大贫困农户的生产力冻能得到真正解放,救济扶贫也就无法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遏制返贫,实现贫困户的长期脱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解决相对贫困和区域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扶贫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缓解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相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作为相对贫困的表征指标,对2006—2014年西北民族地区61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相对贫困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变迁整体效应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通过构建工具变量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所有地区都表现出第二产业的不足或定位不高的现象,但是对于拉动整体经济和构建产业链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大量从业人员仍然集中于第一产业。[结论]由于扶贫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贫困人口由第二产业发展的直接获益有限。贫困人口的主要获益方式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国民收入再配,所以财政支出对于贫困变动始终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做好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加大扶贫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强扶贫对象和措施的精准性,着重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20.
《渔业致富指南》2020,(1):10-10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增收脱贫的重要方式,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关于“组织消费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我们共同发出如下倡议: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医疗单位等,是消费扶贫的关键力量,在消费扶贫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政策举措,将消费扶贫纳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地方各级结对帮扶工作重要内容,在同等条件下持续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