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对乡村生产主义的反思产生了"后生产主义乡村"这一概念。西方后生产主义模式的驱动因素是多样的,在发达国家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一些后生产主义乡村的经验证据。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乡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乡村生产性功能的消解及其向非生产性功能的转化。中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功能可能有三种表现形式,即重新发现"农耕文化"的价值,重构"生活、生态与生产"兼具的乡村功能,以及发掘"乡村性"对于城市工业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型乡村是"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后生产主义"背景下,乡村公关空间会发生以"去农化"、空间商品化与多功能化为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我国多层次旅游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对改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些因素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的非"乡村性"上。本文试图对这种异化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何在变动的时代环境中构建适合中国乡村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  相似文献   

5.
白艳  马渝 《山西农经》2020,(7):85-86
中国正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特色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乡村和城市也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但在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及发展中存在丢失文化及破坏生态等问题。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特色景观现状和优势,提出了保护乡村资源的建议,以促进农业农村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土社会变局与乡村文化再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佳 《中国农村观察》2012,(4):70-75,91,95
从"乡土中国"到"离土中国",乡村社会出现重大变局,破坏了在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框架中由"历史感"和"当代感"构成的乡村意义体系,乡村文化面临困境。政府、市场和传统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影响着乡村文化的走向,乡村文化的生产和传承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乡村文化不再以复制的方式来发展,而是以"再生产"的模式来维持和更新。  相似文献   

7.
正对穿梭往返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们来说,春节假期,不仅仅是一个和亲人朋友齐聚一堂欢度佳节的日子,还是一次近距离观察乡村变化的难得契机。返乡见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当下我国基层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也强有力地证明了近年来乡村改革举措确实卓有成效。同时,一些旧有或新产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个中原因引人深思。乡村的深刻变化(一)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生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持续变迁,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乡村内部出发,寻找撬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实权"是要将农地产权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明确农地各项产权权能的内含、外延,要把农地产权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主体身上。"流动"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管控下,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市场流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美好中国",安徽省紧紧围绕这一新理念,倾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本文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经历了40余年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于挖掘传统乡村聚落空间设计的核心价值。看似随机、散落的传统乡村聚落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类型的提炼及人文内涵的审视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留住乡愁"的迫切需要。现代生活方式对建筑的空间结构、公共区域的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