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肖像法益与肖像权利构成民事主体完整的人身利益。法律保护的客体是人身法益,而非肖像权利本身,死者不享有肖像权,对肖像延伸保护的方式应当与肖像权的保护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2.
商标侵权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这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今天这里介绍给大家的并不是假冒商标,原告商标尚未获批准,被侵权的也不是原告的商号。但这确确实实是侵权,侵害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权利,而且是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的许多权利正是在自己不知不觉中被侵害的,而法律也在你不知不觉中保护着你。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中规定了虚假代言的代言责任,从而清理了广告一些虚假的宣传.传统的侵权责任法并没将代言人纳入到侵权主体,但是近期发生的侵害事件让我们注意到虚假广告的传播人应当对受害人承担一定责任,虽然新法对其有一定规制值得肯定,但是仍然需要更大范围确定其应罚性.本文首先从论证代言人的应罚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代言人应当列入侵权主体,并且建立以荐证行为为基础的规制虚假代言责任人,并确立过错推定原则和按份连带责任.从而更好地规制商业界一些不规范行为,净化广告,减少对大众的侵害,保障公民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法眼雪明 最近,泸州一女子在小区电梯内小便的视频截图被上传网络,引发公众对隐私权保护的讨论。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多不赞成曝光的做法,认为这构成了对女子的侵权。而普罗大众,则往往从爱憎出发,多持谴责小便女、支持曝光的态度。这可能是由于学过法律的人,特别重视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利的价值;而普通人的爱憎,则反映了多数人的是非标准。我们说公序良俗,就是大众的是非标准,这是社会正义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活动中,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的专利产品、专利方法被别人仿制,专利权人往往表现得非常愤怒,一经发现有侵权行为就到处告状,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试图查封、没收别人的侵权产品,但处理结果却难遂人愿,常常因为证据不足,或自己的专利不具备专利性,或对方根本不侵权给自己造成被动以致更大损失,失望之余又抱怨专利没有用。究竟专利权有没有用呢?我们说专利是专门用来保护发明创造的法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制度,只有依法主张权利,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财产权利不受侵害。一项专利是否被他人侵权,首先要查明构成侵  相似文献   

6.
自然人的隐私权依法应受保护。公众人物因其事业与社会和大众的关系密切,基于公共利益、新闻价值或公众的合理兴趣,有必要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度限制。但是,在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出现的姚明肖像权纠纷案、三军仪仗队肖像权纠纷案等案件引发人们对集体肖像问题的争论。但著名的1887年法国巴黎高等法院的涉及集体肖像问题的判例似乎否认了集体肖像法律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法院认为,原告的个人利益被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4,(11):184-188
互联网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个人网络隐私数据信息被泄露,侵权现象严重,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而要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进行有效法律规制,首先得把握网络隐私权权利属性、法律特征,了解网络隐私权的侵权状态、侵害原因和其他国家的规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一种尽量全面的视角视角,采采取"立法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自我提升为本"的综合保护模式,实现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权利保护,达到网络隐私权维护和网络产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9.
滕聪 《企业导报》2011,(20):152-153
刑事被害人作为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其权利的保护问题常常被社会忽视,本文通过阐述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陷,分析原因,最终提出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在当地一家照相馆拍了一张4寸照片,最近我路过该照相馆时,发现我的照片被挂在照相馆的橱窗里,我问馆内工作人员,怎么未经我的同意就把我的照片挂出来,这位工作人员满不在乎的说,挂你的照片还要经过你同意吗?我们以前都是这样做的。请问,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陈列照片合法吗?宁夏:刘小丽刘小丽同志:肖像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专有权。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就是说,只要是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公民肖像的,就构成了…  相似文献   

11.
人像摄影作品是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之一,但摄影作品上同时存在肖像权人的肖像权。著作权和肖像权经常会发生分离而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权利竞合和冲突不可避免。本文正是通过分析两者的权利冲突起因及国内外立法的规定,从而提出平衡两者之间利益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权利是一种私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知识权利纠纷亦属民事纠纷,对此本应通过司法途径予以化解,从而保护知识权利权利人的正当权益。但是一些侵犯知识权利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私人权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侵害了国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加之知识权利的特殊性,就有必要通过行政途径对其予以保护。对我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对知识权利实施行政保护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3.
费国平 《中国企业家》2010,354(1):19-19
将于2010年7月1日生效的《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侵权责任内容、归责方式、举汪责任的主体以及责任承担的方式,有助于解决实践中侵权案件举证难、赔偿难等问题,将给潜在侵权人和被侵权人的行为方式以及企业的管理带来深刻变化。其中一些关键词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必要的广告宣传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利用名人肖像进行广告宣传或请名人进行广告宣传演出,是目前企业经常采用,且宣传效果极佳的广告宣传方式.企业利用名人肖像进行广告宣传或邀请名人进行广告宣传演出,应当考虑到企业的性质、状况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谨慎行事,既要考虑到名人肖像权的保护,又要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以取得预期的广告宣传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豪 《民营科技》2012,(7):212-213
我国法律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表述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当侵权行为持续存在,而权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后超过两年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如果简单机械地适用诉讼时效计算规则,将不利于制止侵权行为的存续发展,导致权利人的权利一直处于被侵害的状态。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针对持续性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将其分割为不同的阶段分别适用诉讼时效规则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是公民(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公众人物一方面作为自然人,其隐私权当然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公众人物的某些个人生活已成为政治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那些可能影响到政治和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理应为公众所知悉。这就存在有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我认为在隐私权的保护上,应将公众人物与一般自然人相区别,给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以必要的限制。当然,这种限制并不是完全否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法律对公众人物的那些与政治生活或公众利益完全无关的隐私应给予与其他自然人同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生育权是指夫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定是否生育及生育的次数、时间的权利。生育权侵权的类型包括配偶侵害对方生育权、公权主体侵害生育权以及医疗主体侵害生育权。《婚姻法解释(三)》否定了丈夫以妻子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立荣 《活力》2010,(12):295-295
一、关于我国现行法律有关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我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都规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笔者认为该规定存在以下问题:1.在一些情况下,侵害事实发生后债权人可能马上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知道具体的侵害人,  相似文献   

19.
刘广林 《企业研究》2013,(10):25-27
科学设置诉讼时效制度,除应考虑诉讼时效的立法宗旨外,还应着重考虑相关权利的特殊性因素。专利技术信息的易复制性和专利侵权的持续性等特性决定了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应不同于其它诉讼时效。英美和大陆两大法系国家的时效制度和理论兼顾了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宗旨和各主体利益的平衡,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现行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制度应去除"在专利权有效期内"限制条件,增设"权利失效"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相邻环境侵权为相邻妨害与环境侵权概念的交叉部分,具有主体范围扩大、毗邻新解、内容丰富的特征。相邻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以违法侵害行为、侵害事实、侵害行为与侵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无过错责任为构成要件,其法律救济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方面。目前,行政救济机制有待完善,司法救济中需适当放宽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应根据生存权的优先性、纷争的地域性、不动产利用的先后关系、损害的回避可能性来确定容忍义务,拓展侵权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