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盐城市自觉把产学研联合作为"科教兴市"的"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优化为目标,以政府为纽带,积极实践,纵深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产学研联合之路,促进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快了科经一体化进程。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合作项目,是开展产学研联合的基础项目是产学研联合的载体,项目选择得如何,对于产学研合作的成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推进产学研联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项目,努力把项目选准选好,为合作打下一个…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1998-2010年的1 066篇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日渐成熟,其研究范围已从最初较浅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投入和利益分配等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阶段向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级阶段过渡,与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冲突和协调问题、知识扩散和组织间学习等理论,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农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和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究适合我国农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对我国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各自的特色.然后根据宁波市7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从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得出政产学研一体化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政产学研一体化基础建设薄弱、政府导向作用不明显、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政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破解“利益”难关;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联盟是合作创新的重要形式,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话语分析探索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动力机理,包括情境动力、触发动力和使能动力3种动力。以无铅电子制造产学研联盟为例,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动力机理显性化,用案例阐释了产学研联盟是如何在情境动力、触发动力、使能动力的逐层驱动下,协同攻克无铅化技术,实现合作目标和保持稳定发展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产学研联盟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推动产学研联盟长远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民族地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宁夏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性地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省部产学研合作、地方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多种模式,提出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以期为其它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以传统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础上,将云计算及其协同技术运用于产学研合作中,构建了产学研服务云框架,探讨了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何种模式进行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典型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论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高校应摆脱传统科研体制的观念束缚,消除产学研合作的传统边界,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与国际化;充分整合高校的各种社会资源,探索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改革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制度环境,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  相似文献   

13.
胡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6):112-119
由于缺乏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的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难以开展,不利于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由此,从协同效应定义切入,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理解为一个以传统产学研合作结果为对比的相对概念,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实验对照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以中国科技型上市公司为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增效作用进行量化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营业收入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营业收入的增效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的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难以开展,不利于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由此,从协同效应定义切入,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理解为一个以传统产学研合作结果为对比的相对概念,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实验对照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以中国科技型上市公司为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增效作用进行量化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营业收入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营业收入的增效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在当前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为中心的,以建立多种科技运作体系为目标的科技体制改革中,再次受到重视.今年7月在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提出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改革的一个关键,强调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并把产学研合作的全面成功提高到实现教育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以核心引导层、辅助支撑层、边缘影响层为支撑的产学研创新系统;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主体功能为节点,构建了产学研创新系统单元关系图;在综合考虑耦合程度和耦合顺序对系统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创新系统“五级递阶结构模型”;从串联耦合和并联耦合两个维度出发,总结了我国产学研创新系统P-P-T-T前向耦合、T-P-P-T后向耦合以及TPT-ETT并联耦合的发展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耦合模式发展路径下产学研创新系统的涌现效应;最后,提出了提升产学研创新系统涌现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大学产学研创新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1863"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学校的人才培养、孵化体系、技术支撑优势,通过研究生培养、教授团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产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1)
传统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但是创新效果一直不理想,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创新源的作用和对创新的持续贡献。文章在对沈阳市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的产学研服务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权变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模式必须与特定的权变因子相匹配,从分析影响产学研结合的因素的角度出发,根据权变理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权变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尧 《生产力研究》2012,(10):200-201,204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优化整合进行合作创新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关系网络。文章应用创新价值链理论对三种常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共建实体模式进行重新阐释,并以企业与学研在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结合方式为维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扩展。最后,结合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