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5年至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别,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东部地区效应最明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效果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佳,货币政策有更大的产出效应,且区域效应更明显.建议探索货币政策区域化操作、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际经济协作的背景研究了我国财政理论及其框架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分析了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变,同时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与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不仅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调节体系中的政策走向和作用,还重在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不但要有利于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健运行,还应当促进更有效的国际经济协作机制的建立,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且短期比长期更有效;另外,银行股价的异质化波动和银行的破产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市场约束越有效,越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进一步发现,不同货币政策下,市场约束机制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约束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变得更显著,但是其对不同所有权属性的银行破产风险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 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运用1999—2012年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对宏观经济变量都有正向影响,其中短期内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则更为长远。此外,财政政策冲击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而货币政策冲击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8.
2000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好转,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现状的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用的分析,指出总需求拐点仍未现,仍需大力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6年上市企业出口和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存在显著推动作用,而且对出口企业杠杆增长产生更大影响.原因在于,出口企业涉足国内外多个市场,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来源,从而实现更大的杠杆增长.这一效应在出口收入更高、更加依赖长期债务融资、信贷收紧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更显著.面对美国2020年"量化宽松",一方面银行部门需警惕国内企业,尤其出口企业出现新一轮杠杆增长和债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出口企业贸易结构转变增加出口企业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的框架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以研究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规则的搭配效应.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比较不同货币政策规则情景下的财政政策效应及其整体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发现:在同一货币政策规则下,不同财政政策规则的经济效应较为相似;在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之下,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通货膨胀和债务水平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货币政策的经济波动效应大于财政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货币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存在地区间的现实差异,文章采用2006-2013年的月度数据,在讨论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层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较其他两个地区更加明显,但长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会导致房价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三个地区的影响趋势相近,并且价格型政策对各地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比数量型政策更有效。所以中国应差别对待各地区的政策调控,不可“一刀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岳阳市国债发行状况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国债发行对货币政策执行效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区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正负效应,提出了调整国债结构、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推进国债市场建设等措施,以促进国债市场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推动市场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第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结果均支持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第三,在作用路径上,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双重门槛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正向调节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且其调节效应逐渐递增.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鲍静海  高丽英  刘洋 《全国商情》2006,(11):56-57,99
本文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分类出发,探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状况,分析了我国目前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模式的原因,并对加强二者的进一步协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2010年12月3号,中央政治局表示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从2010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是国内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此转变,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化。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金融抑制成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阻碍了结构的变迁与优化。解决这个问题应强化金融支持,采取差别性的、货币政策,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积极促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2008-2015年季度数据,采用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作为测度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指标,并构建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中,货币供应量M2会对房地产价格泡沫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财政政策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具有资本化倾向,但财政支出增加仅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暂时繁荣,土地价格增加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还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大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完善和规范国债市场的运作,实现两大政策的最佳结合.这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是作为短期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了,短期政策在我国出现了中长期化的趋势,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特定背景和政策组合的特点;政策组合实施的效果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能够中长期化的可能原因;在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后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淡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宏观政策的有效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过程中,引伸出两个政策问题:一是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样组合有利于反经济周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公众预期的非对称性。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是反通货紧缩的有效政策组合。在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1%从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后,中性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符合理论与现实逻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