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在短期内“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正是在政府对经济的判断错误及政策的失灵下才一步步走向长期萧条。面对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错误及政策的失灵,人们又开始反思“政府主导型”制度安排的弊病。本文认为,以政府主导为特色的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积极效果必须以制度代理人正确地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前提,否则,将会出现“政府主导型”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日本货币金融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战后至70年代初主要的货币政策是配合道奇的“超平衡预算”而采取的金融缓和政策。7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主要采用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长时期地维持较低的官定利率政策是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政策原因。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由于急于解决“泡沫经济”问题,又错误地使用了过猛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再加上对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解决不力,导致在经济增长方面出现“停滞”局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出现极端的“零利率政策”,日本政府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在经济衰退中同时面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全面重建的“世纪难题”之中。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政府从垄断资本的利益出发,制定了各种改善和加强劳动工资管理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协调劳使关系政策,雇佣政策和工资政策等。一、协调劳使关系政策在日本,所谓“劳使关系”与“劳资关系”的含义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劳资关系”是指资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的生态环境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60年代,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公害。70年代后,日本政府转变对环境态度,制定了很多防治公害的法令、政策,使环境得到改善。80年代后,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环保外交”战略,强化环保效果,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成立高级专门机构,制定有效的法令、法规和政策等,使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复苏、崛起,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济腾飞之“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本政府重视宏观经济的调控,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开创了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日本政府认为,经济运行永远是动态的,一些产业的兴起成长,必然有另一些产业在衰退,政府的任务是及时调整,避免更大的损失。战后,日本国内最早呈现衰退的是煤矿业和纺织业,它们曾是战后初期带动经济恢复和自主的重要行业,但进入50  相似文献   

6.
金森久雄     
金森久雄,现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在日本官厅经济学派中有较大影响,是日本企划厅学派的第三代人物。金森久雄曾多次参与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是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和控制经济方面,比起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金融政策是日本政府用来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五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经历了长达18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创造了“奇迹”之后,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转机,1974年起转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不论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稳定增长时期,日本政府都比较有  相似文献   

8.
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兼驳"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近3年来日元对美元的走势,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持续走跌,日本政府的公开诱导行为更是增加了日元贬值的步伐。日本政府诱导日元贬值,目的是促进经济复苏。而笔者在对日元贬值的效应进行分析后则认为,日本政府此举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近期日本又开始宣传“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其实质则一是意在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企图通过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以此为口实,转移日本民众对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和改革裹足不前的指责。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市场经济的宏观控制通过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金融政策;二是政府的计划、机构和指令。前者是宏观控制的“软件”,后者是宏观控制的“硬件”,二者合起来就是完整的机制。日本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控制相当严格,也卓有成效,使它具有世界规模的、高效益的、能随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且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市场经济。一、政府主要职能是发展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把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0.
日本石油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日本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60年代廉价石油的供给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也使其备尝苦果。能源安全保障一直是令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头痛的问题。果然,海湾战争给国际石油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由于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迅速作出反应,再之海湾战争的尽早结束,总算使日本免受了可能到来的“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但心有余悸的日本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实施新的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1月18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两个预测日本能源供应趋势的报告。在不久前召开的“推进综合能源对策内阁部长会议”上,通产省大臣宇野宗裙报告了“日本长期能源需求展望”,并获得通过;在接着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又讨论决定了“1995年替代能源供应目标”。这两个报告将成为今后日本政府制定有关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982年4月,日本政府曾经发表过一个长期能源需求预测报告,但由于世界性经济萧条导致对能源的需求增长缓慢,以及节能研究开发获得进展,仅过了一年原预测报告就不得不重新加以修改。通  相似文献   

12.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与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基于对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和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倾向分析,我们对未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可以做出两方面的预测:一是如果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趋向于采取缓和的经济政策,日本的贫富收入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如果日本政府和社会的选择依然倾向于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可能趋向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增长期间,一度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企业被迫实行“减量经营”。日本政府因势利导,成为“减量经营”的主导者,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明显加快,但所采取的仍然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与日本当时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推行“减量经营”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中国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日本经…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关于鼓励新生中小企业的政策 日本经历了经济增长缓慢的20世纪90年代,即所谓的“日本失败的十年”(The Lost decade in Japan)。在整个90年代,日本新生企业数目有所下滑,1994-1996期间日本的开业率为3.7%,而同期的倒闭率为3.8%(MITI)。同时随着日本企业的重组和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迁往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日本工业和其R&D能力都出现了“空心化”。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日本政府的政策制订者和私营部门开始关注在日本培育新企业的问题。 1998年12月12日,MITI正式通过了改善日本工业结构的新  相似文献   

15.
薛亮  侯若石 《亚太经济》1990,(5):67-71,66
最近,家计委产业政策司邀清有关专家召开了“日本渡过两次石油危机的对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讨论了日本渡过经济难关的政策和做法,对我国当前治理整顿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一、日本如何渡过两次石油危机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入国,所需石油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进口,日本又是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1973年和1979年接踵而至的两次石油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打击之大和影响之深,可以想见。但日本很快摆脱了困境,尤其是比较顺利地渡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不能不说与日本政府稳定宏观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密切关系。(一)应付两次石油危机的宏观经济对策1,压缩财政预算,削减公共开支。日本政府1974、1975年连续两年编制以抑制总需求  相似文献   

16.
赵伟 《现代日本经济》1993,(1):26-28,21
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确定了竞争政策的基本原则。此后经过多次修改,日臻完善。二战之后,英、法等西欧国家亦纷纷效仿,先后制定了自己的竞争政策。日本和德国属战败国,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强烈要求或直接监督下,也通过了有关法律,确定了竞争政策的一般原则。然而长期以来,日本政府究竟是在怎样实施这种政策的?比起产业政策来,竞争政策的地位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点粗略探究。一、日本竞争政策的基本内容日本的竞争政策是从美国照搬来的,其背景是美军占领日本初期的“经济民主化”改革。经济民主化有三项主要内容。即农地改革、劳动民主化和解散财阀——禁止垄断,日本经济史家称其为“经济民主化的三根支柱”。其中,解散财阀——禁止垄断这根支柱与日本竞争政策的创立直接相关。在解散财阀的过程中,日本在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自立是日本政府最初的战略目标。由于此时正是美国对日单独占领时期,因此,其占领政策支配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民主化政策作为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因素的非军事化措施,对日本经济进行民主化改造,以符合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客观地否定了其中的封建因素,从而使战后日本经济从战时统制转变为政府干预下的自由经济市场体制。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为日本经济的重建提供了发展空间,促动了日本经济重建构想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变革的完成,加速了日本经济重返国际市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没有国债,便无日本的现代化”。这是日本财政部官员回顾战后经济振兴史所作的评价。事实上,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政的辅助;而大量国债的发行是为财政支出的扩大提供了重要财源。截止1986年,日本的国债余额高达145万亿日元,占 GNP 的43  相似文献   

19.
卓越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日本的力量之源,为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驱动力,使日本经济增长模式迅速向科技经济模式转变,日本政府2014年起提出建设“全球领先创新中心”.本文将重点介绍日本“全球领先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及对江苏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显现出一些通货紧缩性征象。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下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之中。直到今年3月16日,代表日本政府的经济财政大臣麻生太郎才在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日本政府关于通货紧缩认定态度的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对通货紧缩定义的改变--在此前政府一直沿用原经济企划厅的定义,将通货紧缩界定为“伴有物价下跌的景气低迷”,而在本月初内阁腐却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物价下降持续两年以上)对其进行了个性,重新将其界定为“技术的物价下趺”。而其更为深刻的背景则是,在美国经济减速、股市暴跌已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条件下,森喜朗政府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物价下跌对景气持续回升的恶劣影响,并逼迫日本银行进一步采取金融缓和措施以制止物价持续下跌。在去年8月,日本银行曾以“日本经济已摆脱了通货紧缩威胁”为由,不顾政府方面反对坚持取消了“零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