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谈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沈炳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指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经济变量。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只有通过中介目标才能最后作用于最终目标,因此,中介目标在实施货币政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不选好适当的中介目标,就很...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步骤。文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和中介目标种类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计量模型论证货币供给量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完善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提出了挑战。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调整,放弃中介目标,直接钉住通货膨胀目标,由此产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尚具合理性,但应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关做法,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联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粱,各国中央银行对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随着金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作何种选择,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新体制下,要优化货币政策,就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强化货币政策的市场性,实现贯彻货币政策的规范性。货币政策优化有赖于中介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要优化货币政策决策,就要构建完善的中央银行信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连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梁。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过程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取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但仍然是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同时,要加快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及操作手段的改革创新步伐应互相配合,努力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卓  高岚 《浙江金融》2004,(1):9-11
我国自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起,一直采用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金融失控的冲击后,国务院、中央银行酝酿了改革;在1993年将货币供应量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并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相似文献   

11.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过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应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5年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季度数据,运用计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一个比较好的中介目标,人民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该中介目标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忠明 《中国金融》2001,(10):29-30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1998年初,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90年代中期,人民银行正式公布货币供应量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分层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监控,初步建立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1998年3月,人民银行对我国存款准备金进行了改革,将准备金存款帐户与备付金存款帐户合并,并两次下调了法定准备金率。在基础货币的调控上,初步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转化。人民银行还改革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扩大和改进了再贴现的业务,促进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积极稳妥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人民银行首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管制,并相继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在此基础上连续下调利率,较好地发挥了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化,顾我国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创造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武志 《新金融》2008,(7):34-38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流通速度等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而实践操作中其固有缺陷也暴露得日益明显,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进行以下抉择: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同时注意双重功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重启IPO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中立 《中国金融》2006,(14):29-30
1998年中国改革货币调控机制以来,货币政策一直是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但该目标越来越有些难以琢磨,其中的原因很多,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定货币政策应考虑到股票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和企业贷款行为中的“道德风险”,使得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困境,影响了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我国直接面对大规模金融创新,这会使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货币供应量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国家货币政策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熊鹏  王飞 《济南金融》2007,(9):17-19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都不尽相同。在比较、总结美、日、德、英等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指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是紧密联系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适应性大大降低,我国未来应渐进实现利率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以国际上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为背景,在阐述信誉度是货币政策框架成功的核心的基础上,展开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如何选取适合中国国情的中介目标是确定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详细回顾了西方国家20世纪以来的货币政策选择实践,在对这一过程展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9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即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货币,当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贷款规模。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和国际收支量的扩大,直接调控的局限性逐步显现。从1995年开始,我国采取了目前的非完全型的间接调控方式,即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执行5年来,这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如何?区域性人民银行的可操作性如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在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以实际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货币政策中介,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最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欧央行以欧元区核心货币增长(M3)为货币政策中介,以保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使得货币政策中介与货币政策目标长期保持高度关联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与目标具有一定关联性,但近年两者关联性逐渐减弱。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践表明,保持币值稳定应当是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理想选择,当前货币政策适宜选择微调并尽快向稳健货币政策回归,结构调整新要素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