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持续经营能力一般被认为是继续经营,即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经营。它假定这一企业既不企图也不必要停止或从实质上削弱它的经营规模。判断持续经营能力,关键是取得"反证"。综合各国审计准则提供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试论审计报告中的持续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宇 《审计与理财》2002,(11):37-38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假定之一,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中,持续经营是这样叙述的:"企业一般被认为是继续经营,即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经营.它假定这一企业既不企图也不必要停止或从实质上削弱它的经营规模".持续经营能力则是指企业是否处于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是否即将破产、合并、分立或其他方式结束正常经营.它是衡量持续经营概念是否适当的标准.由此看来,注册会计师日益关注持续经营问题必将是大势所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含义的变迁及相关准则的发展,探讨了安然事件后美国公众对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质疑,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独立审计相关准则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为指导,强调必在现有评价持续经营能力更多关注定性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定量指标的分析来判断持续经营能力,并寻找一种操作性较强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有效客观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力求使长期以来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停留在财务层面的情况有所突破,构建一个兼顾财务和非财务状况、反映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谈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梅丹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当持续经营假设不成立时,企业则不能按通常方式提供会计信息。为此《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CPA)对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予以关注,但未有对持续经营审计的专门规定。为此,本文拟结合《国际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2007,(1):29-47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一)列报基础 1.本准则规范企业持续经营基础下的财务报表列报。企业管理层应当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为基础,阐述了持续经营审计搜集的核心证据是重大疑虑事件,持续经营审计存在的重大问题是“量刑不准”,进而剖析了问题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常来说,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是建立在企业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投资者将会合理地认为,在过去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业务在未来同样能够为企业继续创造现金流。因此如果企业发生了有关终止经营的事项,影响到了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可持续性的判断,就应该区分持续经营和终止经营进行信息披露,以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为此,财政部在借鉴各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于2002年底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征求意见稿)》(以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7—2012年度共457份涉及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审计报告为研究样本,对其统计筛选出的疑虑事项作为准则之外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重要补充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主营业务停滞以及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作为准则规范之外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已在实务中得到注册会计师较为一致的认可。准则所列举的若干重大疑虑事项并未能穷尽现实中的所有重要性事件,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尚不够完备,有待于加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控股合并是指合并企业通过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在合并后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的一种企业合并形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别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本文就准则中所涉及的控股合并的相关会计问题做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金静 《河北企业》2007,(8):18-20
所谓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中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表述,各国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基于一种假定,即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2.
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其中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3.
刘红霞 《会计之友》2012,(28):118-119
2012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正式实施。此次准则修订,补充了持续经营基础的适用范围、企业评估持续经营能力的会计责任等条款,同时删除了旧准则中对重大疑虑事项的列举、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极端情况等争议较多的条款,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全面充分履行持续经营审计责任,提高持续经营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颁布、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初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促进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分析实施新准则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有利于加强新准则实施,改善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持续、  相似文献   

15.
超额亏损是指所有者权益为负数 ,即通常所说的资不抵债。在通常情况下 ,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公司都将被终止经营 ,破产清算。且这类子公司失去了合并的必要性 ,不应纳入合并报表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能够持续经营的子公司。例如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大量的ST、PT公司 ,由于这些子公司对于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来讲可能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或具有“壳资源” ,这些公司经营能够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并不会被要求清算偿债。这类资不抵债但能够持续经营的子公司应纳入合并报表。一、现行超额亏损在合并报表中会计处理的规定1 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第…  相似文献   

16.
尹秀娜  吴海燕 《活力》2005,(8):46-46
1.正确确定一项债务重组业务应否按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从企业持续经营角度看,债务重组可分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所谓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处于破产清算状态时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债务重组。按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仅指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7.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1998年6月2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以下简称“新准则”),并决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与原《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一、关于收入的定义1992年颁布的原准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原准则第44条)。新准则则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新准则第4条)。两种定义相比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区别:1对派生…  相似文献   

18.
会计准则、税法及财务通则对职工薪酬规定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准则”“通则”“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陆续出台、实施,如何清晰地界定三者的适用范围、分析协调三者之间的差异并在企业经营工作中合法、合理地实施,均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其中,税法所规范的客体是企业的纳税行为,准则所规范的是如何生产会计信息,即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与税法有差异,则纳税按税法处理,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签订合并协议,共同组成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产权交易形式,企业合并已成为企业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化的有效扩张手段。本文主要从企业纳税影响的角度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首先冲抵该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抵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已确认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这一规定从表面上看比较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