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和社会投资的相互驱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淑芳 《消费经济》2004,20(2):50-52,56
剖析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国外需求等主要需求的走势,可以发现目前投资领域开始出现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但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仍略强于社会投资;而消费领域出现的却是政府消费率上升与居民消费率保持低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起伏不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需要一定规模政府投资的支撑,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应由目前的投资主导型转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合力推动型。  相似文献   

2.
袁丹  薛耀洁  房京坤 《商》2014,(3):247-247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居民消费作为我国最终消费的主体,与政府消费相比,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造成我国内需不足,大大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商业研究》2015,(2):76-84
近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财政投入不足。本文利用1998-2006年和2007-2012年两期省级面板数据集,对民生财政及其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有显著促进效果,其中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较为显著的挤入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前期挤出效应转变为后期挤入效应,社保就业支出对城乡消费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乡村居民的消费增长,教育和医疗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应切实提升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增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还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的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在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透析提高我国消费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莎 《商业时代》2011,(14):22-23
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并且持续下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提高消费率的途径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本文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出发,从总量数据与人均数据两个层次分析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探寻提高消费率的有效途径。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率与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是提高消费率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世杰 《财贸经济》2001,(12):68-70
我国最终消费率,以前称为消费率,即国民收入用于消费中的比重,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最近几年,为了与国际上统计指标一致,改为"最终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以前称为"社会消费").研究最终消费率的发展变化,寻求各个时期最合理的最终消费率,对于居民消费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具有消费习惯偏好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出扩张对消费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支出扩张虽然能有效增加社会总产出,但对私人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从而形成了我国“高增长-低消费”的特殊经济格局.同时,研究还表明,低消费习惯偏好下政府支出的政策效果显著优于高消费习惯偏好下政府支出的政策效果.因此,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有效地运行,除了降低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还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居民消费习惯偏好,使政府支出有利于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7.
张治觉 《消费经济》2006,22(6):16-18
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结构上,在1994-2004年间,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为了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应进一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减少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方的主要动力。但是,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存在一些隐患影响着国民经济全局。最为突出的隐患之一是居民消费率偏低,较低的消费率与较高的储蓄率将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及时把握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实际的促进国民消费的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查新毅 《商》2013,(2):188+179-188,139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应该越来越大,消费需求稳步持续增长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基于此,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就总体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三大需求及消费需求各组成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三大需求与GDP增长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新疆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促进商品流通、扩展消费空间、提振消费内需的重要推动力。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04~2018年地级市层面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从消费支出、消费结构与消费率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有利于沿线城市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率提升,且这一作用随着高铁站与市中心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第二,高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城市等级与区位异质性;第三,高铁可以通过时空压缩与市场一体化效应促进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运用福建省1978-2002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福建省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福建省居民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因果原因;同时从消费率角度对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消费率呈现出递减趋势。消费率递减的原因在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降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一是就业压力加大,导致了居民的现期收入和收入预期下降;二是居民支出预期变得更加不确定。因此,应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消费信贷等措施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田堃  田银华 《消费经济》2006,22(6):12-15
消费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投资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居民消费迟迟没有提升的动静。单纯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个以消费信息成本为核心的理论模型,指出要提高居民消费率,必须降低居民消费信息成本,政府应从构建信息平台入手,加快市场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以投资和出口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扩大消费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率偏低,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差距较大。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形成的原因是消费能力不足,消费意愿较低。从财政政策的视角,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对住房、教育和医疗的消费性支出,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2000-2008年我国31省份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政府消费支出分别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0.426,城镇居民为0.493,政府消费支出为0.318。因此,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整体消费能力,同时政府消费支出应向公共服务倾斜,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经济理论界受经济形势和中央政策重点的影响,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近期经济回升和增长速度上,而对中、长期增长态势和增长质量的变动,则似乎有所忽视。本文试图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和效率约束,以及缓解约束的可行途径,作一初步分析。一、当前消费不足的原因不在于城镇而在于农村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在于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而在城乡消费构成中,城镇居民消费率并没有下降而是有所上升,问题在于农村居民消费率大幅度下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甘肃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生产总值构成变动分析。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同时是计算支出法生产总值的三要素,其中最终消费一直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最大。1978年甘肃省生产总值为64.73亿元,2007年为2702.40亿元;消费率1978年为66.62%,2007年为59.78%,说明最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因此实证分析甘肃省居民消费变动及其对经济影响作用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经济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长春  金晶 《商业研究》2006,(20):21-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消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出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解决对策,关键是要消除致使消费率下降的诸多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制性因素,以求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将我国消费率提高到正常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总体上供大于求,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的情况下,要达到充分的有效需求,就必须达到正常的消费率水平;目前我国消费率偏低有其特殊原因,一是居民为社会保障所困,二是居民为收费的“义务教育”所困,三是居民为住房、买车、出国等高级消费所困,四是教育投资和科研支出相对不足,五是资本回报率低,股市投资价值低。文章提出,要有效提高消费率,必须改变投资结构,尽快发挥投资启动有效需求的作用;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农村城镇化,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就业,使临时就业收入长期化;完善促进消费提升的系列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培育更大的中产阶层;降低居民在公共人力资本和不动产领域保储蓄投资、压当前消费的倾向,稳定居民消费心理,优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通经济》2014,(7):110-115
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不足由来已久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可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消费函数进行扩展,对家庭跨期消费选择进行建模,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将人口年龄结构内生化,利用面板VAR模型来分析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儿抚养负担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而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并未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会降低,老年抚养比会升高,将出现老龄化过程。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应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扩大内需向允许人口适度增长的扩大内需转变;挖掘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探索弹性退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