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是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农村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事物。90年代乡镇企业改制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和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乡镇企业正进行新一轮经济发展,当下大规模地进行着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的不同特征 苏南模式的特征 苏南模式的雏形产生在计划产品经济时代,从1953—1978年,苏南农村工业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浙江是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的省份.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乡镇企业在浙江的地位更重要,所起的作用更大。它不仅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举足轻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能否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关系到全省  相似文献   

4.
传统"苏南模式"的神话 苏南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这里的乡镇企业曾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占尽风光,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与浙江温州地区以个体经济与股份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很不相同.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人们常说的内涵各不相同的"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较之备受争议的"温州模式",打破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又继续高扬着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旗帜的"苏南模式",在改革前期曾经获得了更多的青睐和说法.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以苏南模式为主体的江苏乡镇企业在全国独领风骚。但从1996年以后,江苏乡企的增幅大幅回落,浙江的增势年年大于江苏。两种模式的不同变化说明了什么?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对西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面广量大是浙江的优势。随着我国“入世”的越来越近,浙江的乡镇企业出面临着“入世”后的种种严峻考验与挑战,但总的来说,我国加入 WTO,对于浙江的乡镇企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加入 WTO 给浙江乡镇企业带来的机遇1.有利于乡镇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鞋革、服装、眼镜、五金机械、机车配件、小家电、文体用品、塑料制品等是浙江乡镇企业的重要产品。“入世”后这些产品将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能取得较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获得长足的发展,促进这些产品提升档次,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长期方针和重大战略。从80年代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净流出20世纪80年代,由于土地、劳动力、资金三要素都在农村,当时的农村人均收入增幅速度高于城市。过去的城乡差别是1∶2,现在是1∶6左右;现在经济年增长达10%左右,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而80年代,乡镇企业年吸纳1000-1700万人就业。办乡镇企业,土地不要钱,农民进入乡镇企业,国家还对乡镇企业进行扶持。80年代,城乡收入缩小,内需扩大,农民手中有钱,甚至出现了短缺经济。当时的技术人员都是宝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基本上是靠老设备、老技术和老产品起家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乡镇企业上新项目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此,很多乡镇企业把技术改造、项目开发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之所以出现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那一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发展,譬如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国有企业蓬蓬勃勃,而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发展便进入了少数人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内部的生产力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90年代中期之后,乡镇企业大批倒闭,在外部商品的竞争下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导致我国第一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过去相比,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形势下,乡镇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大局.运用演化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和它的一些核心概念理论,来分析乡镇企业处于新环境下的发展情况.随着环境的变化,乡镇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交易方式,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买方市场格局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对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确立日益表现出一种自然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政治行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之所以出现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那一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发展,譬如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而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发展便进入了少数人的发展时期.关键是这一时期中国内部的生产力受到了外来力量的冲击,90年代中期之后,乡镇企业大批倒闭,在外部的商品的竞争下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导致中国第一阶段工业化运动宣布告终.   ……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是以苏南地区为策源地的,它开拓了一条既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又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发展地区经济的成功之路,在80年代中期就被学术界概括为"苏南模式"。"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催化分工分业,实现农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海西州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正逐步成为海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开始,随着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和大规模开发柴达木资源的到来,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海西州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年代,浙江是一块生机勃发和充满创新的土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到90年代的“浙江现象”的形成,浙江的经济变革特色和发展活力一直备受世人关注。那么,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是什么,活力何在?笔者认为,其特色和活力都在于民营化、市场化,即民营经济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浙江正是通过民营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彻底变革了传统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辟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广阔空间;依靠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使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有效地转变了运行方式,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民营经济与市场机制是一对挛生兄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且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一.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许多地区将客观的经济基础与市场运作的机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大批区域特色经济(通常也称为“块状经济”)。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区域特色经济的本质内涵是专业化产业区。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等专业化产业区的基础上.现在已开始形成跨市县的大产业区。  相似文献   

17.
<正> 西北地区乡镇企业80年代初在低起点上开始发展,目前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80年代后半期,西北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与沿海省份乡镇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西北乡镇企业具有平均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集体经济力量弱、产业结构落后等特点。一、西北地区乡镇企业的产生和演变 (一)农村经济中乡镇企业的产生在旧中国,由于工业相当落后,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故而使得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的西北广大农村,长期处在自然经济中。农民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村手工业和五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石匠、篾匠)、四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相当普遍。后来随着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粮、棉、油的统购统销,使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成为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8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相比,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9.
叶春雷  张微 《江苏改革》2001,(12):14-16
90年代中期以来,与浙江等省相比,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势头与竞争能力逐渐减弱。为扭转这一局面,苏南进行了以“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结构调整”为 主要内容的改革,使苏南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现实的发展也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浙江农村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村的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然而,近年来农村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速度相对放慢,而第一产业由于有大量新生劳动力注入而依然存在劳动力大量过剩。近年来,全国性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及“民工潮”的产生正是农村劳动力存在大量过剩矛盾的显露。因此,如何促进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加快转向二三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