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去年8月全国在8个省市进行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今年下半年要在全国推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这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难点是增资扩股;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是搞好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配套和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李影 《北方经济》2007,(1):130-132
有效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政府有效性不仅在于能不断提高政府能力,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更在于能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优越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最低目标则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换言之,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必须在教育、农业、人口控制和政府改革方面都取得进展,使社会具有更大限度的平等。而基本需要战略正是要改变单纯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发展的标准,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为政府的首要责任,以求更好的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伴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危机和一些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和突发性事件的增多,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独立的危机处理机构和机制,建立相关的新闻发布制度,做好政府危机公关,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飚 《广西经济》2005,(4):8-13
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要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安全生产,都要更加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越是在政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是在加快发展的情况下,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安全生产这件人命关天的大事上,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7,(7):38-39
中国要想加快发展服务业,最重要的是加快政府改革,以政府自身的改革来换得市场的发展空间。今年3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引起全社会关注。为什么要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关键是什么,放开服务业对国企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这些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争论和反思,实际上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的讨论。因此要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主要矛盾来解决,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当前改革攻坚的关键。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是在地方,当前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同样也应该依靠地方政府。要从根本上扭转以国家各部门为主的单向推进改革的方式,实行综合、系统、全面、配套的改革措施,因此应该建立国家和地方综合改革领导部门。改革攻坚的要害是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不仅是初期政府职能范围大小的问题,而是政府角色的定住问题,即政府在与市场、社会以及公民的关系中,到底应该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中国原有的政府模式却是典型的管制型模式,因而中国行政改革发展到此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政府作为“管制者”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府应该作为“服务者”的角色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中国经贸》2012,(10):280-280
随着当前人们对各种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大,审计制度的完善成为当前社会健康良好发展的关键。建立企业型政府、实现政府再造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方向,是当前政府审计制度完善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随着企业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当前各种政府部门和管理者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变化,企业型政府是推动当前政府部门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权利和义务运行的关键。本文就当前政府审计工作的监理策略进行分析,对企业型政府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f.-j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宋生瑛 《乡镇经济》2006,(11):13-15
根据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困境及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强化政府责任是突破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关键。政府的责任首先表现在明确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还表现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改革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风险和危机的社会,更由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或危机。政府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建立政府问题管理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制度安排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十五”时期,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是,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确保“十一五”期间又快又好地发展的关键年,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蕴藏着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88):1-13
由于原有的防灾行政体系已不适应新型危机的各种挑战,为提高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资源整合和机构改革,其中体制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各国体制虽然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统一指挥、加强协同是体制建设中的重点;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机构;应急管理纳入政府管理职责,职能在常态和非常态间灵活转换;适时提升和强化该机构的地位和权力;及时调整该机构的模式和职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承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绝大多数公用事业仍处于国有垄断经营.要成功地吸引民营投资者的投资,关键是政府要在合同期内履行合同承诺.而我国历来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地方政府权力较大,这使得政府承诺置信性易受到削弱,因而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除形成对民营投资者准入、收费、质量等各方面的规制条款外,最关键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复杂,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基层政府作为全部政府应急管理的基础,在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基本构建了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但在自我认知、信息公开、公共关系处理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提升我国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提升履职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跑出“加速度”。文章从理论情境、逻辑主线与关键举措等方面剖析东莞市以数字政府和“智网工程”建设为典型特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践。研究发现:广东省东莞市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显著改变了政府职能行使方式,推动了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改革,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关键驱动力。东莞市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坚持规则先行与法治保障并重,坚持整体一盘棋、一网办,强化数字赋能与网格支撑,提升数据统筹治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府当前危机深重,危机其实就是改革的动力。乡镇政府里的人们在寻找出路,这种寻找本身往往就是改革的突破,因此,乡镇在政府改革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也必将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张菊 《魅力中国》2010,(23):102-102
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行政改革方面的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正,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刘香君 《魅力中国》2010,(26):100-102
2008年至今,温家宝总理的“多难兴邦”已成为现在中国国内危机事件频发的真实写照。处在转型期间的政府承担起了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决定作用。但是随着民主程度的加深和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巨大作用不能被忽视。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我国媒体的新特点,媒体与政府的角色演变,及转型期间政府与媒体间的合作关系。其中选取汶川地震中的危机管盘作为案例具体分析了新时期政府与媒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发展。在最后提出了两点目前政府于媒体关系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与发展加快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分化,农民的需要层次不断提升和需要结构日趋复杂,但是,农村管理体制对于新的需要潮流严重不适应。解决这种不适应的关键是组织体系创新,组织创新要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0,(3):46-46
国家经贸委赵晓发近日提出,政府退出银行的前提是政府退出国有企业。他说,各位专家基本上一直公认的意见认为当前银行的改革或金融的改革是关键。债转股是什么?是对银行、对以往的金融改革的否定,但不是一般的否定,是在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上的否定。金融改革我们不是没有改,“拨改贷”就是一次改革,要硬化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改革能够解决“软约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