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高阶次复杂系统.为了提高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预测的精度,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方法,考虑系统中腹地经济、对外贸易、运输需求、港口、铁路建设投资等多个基本要素,构建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图,分析基本反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SD(System Dynamics)模型,并应用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在描述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集装箱海铁联运与腹地经济、装备技术、其他集疏运方式、环境、安全、运输政策及运输价格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迪  杨华龙 《物流技术》2012,(21):10-14
针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收益管理的必要性,结合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特点分析应用收益管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集装箱海铁联运收益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对模型中的5个构成要素以及简化模型中的需求预测、箱位分配、动态定价3个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收益管理在集装箱海铁联运中的实际运用提供框架指引。  相似文献   

4.
针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收益管理的必要性,结合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特点分析应用收益管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集装箱海铁联运收益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对模型中的5个构成要素以及简化模型中的需求预测、箱位分配、动态定价3个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收益管理在集装箱海铁联运中的实际运用提供框架指引.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海铁联运具有经济、安全、效率快、运量大等突出优势,是未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合理优化集装箱海铁联运计划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一个海铁联运的计划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总成本最低。文中最后使用真实数据配合Lingo软件求解了此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中运用协同学及协同管理理论,归纳概括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协同这一概念,在分析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集装箱海铁联运协同实现的建议,以期参与海铁联运的各企业实体及要素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实现集装箱海铁联运快速、高效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瓶颈和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海铁联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国港口年吞吐量已达到1.45亿TEU,海铁联运比重却不到2%,严重制约集疏运的效率。从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管理体制、协调组织机制、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综合效益以及铁路和港口部门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到海铁联运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海铁联运未来发展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林晶 《物流科技》2013,36(7):97-99
文章主要以福建省港口集装箱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福建省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港口加快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海铁联运具有运量大、运距长等特点,是国外大型集装箱港重要的集疏运方式,占所有集疏运方式的20%-40%。2010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内地已经有六个,但和集装箱强国不相称的是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只占港口集疏运量的1.5%左右,和发达国家港口相去甚远。基于我国新经济形势,分析集装箱海铁联运未来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瑞  冯欲晓  郎茂祥 《物流科技》2007,30(5):126-12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指出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在铁路运输、港口、海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积极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港站、内陆港的建设及完善,加快海铁联运信息系统建设.成立综合协调部门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提出了超级运输网络模型的概念,研究网络模型中虚拟链接的涵义,提出三种虚拟链接的构建方法,它们分别是基于属性的虚链接、基于城市道路子网络模型的虚链接以及基于多尺度表达的虚链接。然后,根据三种虚联接的表现方法,以三种方式构建中国东北地区的超级运输网络模型,并比较三种网络模型的效用。最后,利用超级网络模型检验综合运输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铁路行包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是铁路行包运输统计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铁路行包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铁路行包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文中根据城市公交服务质量的内容和特点,建立了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物元-可拓模型,最后用实例表明物元-可拓模型在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靳鸿 《物流技术》2012,(17):68-70
甩挂运输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集汽车运输与甩挂作业技术于一体,是道路货运输业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和道路货运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将成为我国道路货运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介绍甩挂运输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发展应具备条件的基础之上,指出了目前我国道路甩挂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指导我国道路甩挂运输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政  林玳玳 《物流技术》2012,(15):275-277
从微观岗位职能、中观行业标准和宏观战略规划三个层次出发,结合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管系统人员编制的三层次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运管系统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应用,以期为探索新型合理的运管人员编制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杰  关伟 《物流科技》2005,28(8):56-59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果蔬主要运输分布统计分析,运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对铁路果蔬运输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形成铁路果蔬运输中集散物流组织的基本模式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栋 《价值工程》2012,31(1):22-23
为了考核专线运输绩效,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在分析专线运输绩效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绩效考核模型,该模型为专线运输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虑了货源分布参数、道路运输成本、港口装卸效率、船舶停泊成本等影响港口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综合运输体系下区域内港口竞争的特点,建立了基于交通一体化的区域港口竞争模型。并利用竞争模型对影响港口竞争能力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就港口如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行了探索。最后,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了该竞争模型在制定港口竞争策略中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范振平  林柏梁  杨科 《物流技术》2007,26(2):115-117
结合大秦线铁路运营实践,较详细地分析了大秦线的运输数据,并对煤炭货源、市场因素、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等状况进行研究,从而为大秦线重载运输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云鹏  贾红梅  李铮  段满珍 《物流技术》2012,(15):122-124,320
从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入手,借鉴管理学中战略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思想及方法,针对现有综合交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采用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模型、KPI等绩效管理方法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综合交通绩效管理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将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联系起来,增强交通部门工作的导向性、系统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