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战略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易成本和资源的角度研究战略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问题,在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股权合资联盟与契约联盟选择的因素。通过利用资源的观点解释如何在契约联盟中进一步选择交易联盟和组合联盟,对我国企业如何选择战略联盟治理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动态联盟企业的一种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和剖析了动态联盟企业的一种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影响联盟治理结构选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虽然过去二十年中战略联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联盟高度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失败率极高.多数联盟失败都与不恰当的联盟治理和管理问题有关,因此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联盟治理结构.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将资源观和社会网络理论引入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体系,并构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联盟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产学研联盟合作研发背景下,处于不同治理结构的联盟双方对研发项目的选择问题。合作研发成果受到联盟治理结构、研发项目类型以及信息不完全时双方投入的影响,而研究目标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伙伴合作冲突。研究表明,当未知投入对研发成果影响较为重要时,或者项目分歧损害伙伴利益时,合作研发项目会偏离理想情况(完全信息),且单方治理的产学研联盟预期总收益要小于共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的联盟治理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杰  张莹 《生产力研究》2006,12(3):220-222
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参与竞争并取得高层次竞争优势的重要组织形式。但是,战略联盟往往比单一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恰当的联盟治理结构的建立。通过分析正式契约与关系契约对联盟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提出基于正式契约与关系契约融合的联盟治理结构模型和相关理论假设,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巢来春  聂娟  李楠 《技术经济》2006,25(9):126-128
目前国内针对动态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的形成动因、组织结构、最优规模、协调与激励等方面。本文从马太效应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了动态联盟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缪匡华 《技术经济》2006,25(6):100-104120
企业动态联盟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是通过各种契约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组织。本文认为,企业动态联盟的边界模糊性、风险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高度不稳定性是其共同治理的主要原因。企业动态联盟的治理不同于市场机制和单个企业的治理,必定是各方成员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的共同治理,内部治理关键在于理顺共同治理的关系,外部治理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而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8.
动态联盟企业间的知识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丽  孙锐 《技术经济》2008,27(12):19-24
分析了动态联盟的专有资产投资优势、效率优势和组织优势;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动态联盟内部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知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从知识、知识活动主体和组织这3个维度分析了动态联盟知识活动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以中国3G技术联盟中心的知识合作活动为例,对动态联盟企业间知识活动的微观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动态联盟的动因——联盟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平 《生产力研究》2001,(6):130-132,149
企业动态联盟作为 2 1世纪企业模式的主流 ,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在阐述企业动态联盟基本思想的基础上 ,对企业动态联盟的动因———联盟效应 ,从联盟的模式分析、联盟的敏捷性效应、联盟的链式竞争效应、联盟的范围经济效应、联盟的智力资本集成效应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我国企业实施动态联盟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产业技术标准战略联盟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全球化”是当今全球高科技行业技术标准战略联盟发展的最新趋势,专利产权契约关系是分析技术标准战略联盟治理的起点与基础。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战略选择机制、联盟合作伙伴遴选与风险控制机制、联盟谈判力培育与租金分享机制构成了高科技行业技术标准战略联盟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建设工程社会行动者角色,以及行动者间的互动关系,解释分析了建设工程社会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不清、参与主体地位不平等结构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深化改革,合理分配资源,完善互动规则,建立健全各方利益表达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郑景丽  龙勇 《经济管理》2012,(1):153-163
本文通过对深圳300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比研究了在非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和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下,联盟能力、治理机制选择和联盟绩效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联盟企业构建合作规则的能力越强,其越倾向于强化正式治理机制的作用,而弱化关系治理机制;企业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越强,其倾向于同时加强联盟中正式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同时,联盟中正式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对联盟绩效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正式治理机制更有利于个体绩效的实现,而关系治理机制则对整体绩效的作用更大。在以获取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战略联盟中,联盟企业构建合作规则的能力越强,其越倾向于同时强化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机制在联盟中的作用;企业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越强,其倾向于强化关系治理机制在联盟治理中的作用,而弱化正式治理机制的作用。与非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下的联盟类似,联盟中正式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对联盟绩效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是,正式治理机制更有利于整体绩效的实现,而关系治理机制则对个体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处于联盟中的企业应该注意不同联盟动机下联盟能力、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关系对联盟管理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联盟企业的治理结构、吸收能力与弱势企业的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清华 《财经问题研究》2006,(2):92-96,F0003
不断增加的战略联盟为联盟各方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尤其是联盟中弱势企业或产业中的后来者.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联盟企业里,联盟对弱势企业的学习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本文对影响联盟企业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和提高后来者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在联盟中有效地学习与成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项目治理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间关系形成治理网络,治理网络的信息维度(信息网络)表征相关方交互协作状态,是项目治理评价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一次性的、静态的网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网络随项目推进而动态变化的特点。从网络整体和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动态评价指标,并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密度较低,表明项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沟通机制;政府网络地位逐渐降低,难以充分保证项目公益性;企业作为项目需求方,其参与度在项目前期较低、后期逐渐提高,导致项目变更、返工较多;工研院网络地位逐渐低于项目经理,增加了委托代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项目治理的代建项目成功促成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代建项目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构建针对这些因素的成功促成路径,将为代建制的制度完善提供更有操作性的依据.文中在对代建项目治理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归纳出关键成功因素和成功标准,据此分别从项目管理及项目治理的角度探讨成功促成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管理以及项目治理对代建项目成功的促进作用处于不同层次,并互为补充,后者通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将代建项目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配置要求体现在项目成功促成路径上.这说明,基于项目治理的成功促成路径能够实现代建项目的长期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创业企业基于生命周期的治理结构动态演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资本家和创业企业家这两个创业投资主体尽管有着分割创业利润的共同目的,但是由于创业投资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高度不确定性,二者也存在着控制权的斗争.本文认为,创业企业控制权的争夺过程是一个基于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过程,也是控制权逐步从创业资本家转移给创业企业家的过程.并且,这种控制权争夺具有相机特性,主要依据双方相对资源拥有量多少和资产专用性的强弱而呈现出谈判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战略联盟协同机制生成的系统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战略联盟系统结构演化与联盟协同机制关系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方程,分别建立竞争型和非竞争型联盟结构演化模型,通过结构演化模型稳定性分析,论述了联盟协同机制在联盟系统结构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战略联盟协同机制生成的自组织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项目治理的代建人激励机制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建制作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方式,其推行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绩效。在企业型代建模式下,对于代建人激励机制的研究是代建制进一步改革与推行的关键问题。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分散且多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而产生了对于代建人激励的困境。而通过引入项目治理理论,上述困境能够得以较好地解决。基于项目治理理论,将各种制度层面的激励机制有效整合,提出了代建人激励机制的整体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激励机制。其中,内部激励机制包括风险分担机制与基于内附分担的报酬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则由代建人项目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与声誉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