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及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知识积累、知识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SPSS、Amo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网络资源拼凑能力、网络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关系交互能力)对知识积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对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及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知识积累、知识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SPSS、Amo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网络资源拼凑能力、网络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关系交互能力)对知识积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对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聚经济发展的后期阶段,技术扩散与知识溢出对区域协同创新和均衡发展愈加重要。基于"集聚—扩散"视角构建包括数据包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在内的区域创新极识别方法,运用ArcGIS软件刻画知识溢出区位特征,并基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解释框架。研究发现:(1)北京、上海和广东已发育为区域创新极,且北京的创新能极最高,而江苏和浙江已发育成次区域创新极;(2)中国区域知识溢出网络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东"为顶点的密集三角形区域,以及以"北京—四川—广东"为顶点的次密集三角形区域;(3)中国区域创新极知识溢出的区位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根植性和空间跃迁性特征,且基本遵循"信任—学习—成本"三维机制驱动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4.
易巍  龙小宁 《经济管理》2021,(7):120-135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其知识溢出对于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中国高校专利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专利数据,构造企业与本省份高校的"技术距离"指标,利用2008—2015年2472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知识溢出对异质性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研投入每增加1%,与其"技术距离"越近的本省份上市企业的研发产出将增加约2%,高校知识溢出强度与校企间"技术距离"呈倒U型关系。高校主要通过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合作研发等知识溢出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利用各省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中的科研人员收益分成占比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高校知识溢出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从高校知识溢出中获益最大;知识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最后,本文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作用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借鉴知识溢出、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校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地理邻近性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方式,对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地理邻近性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借鉴知识溢出、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校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地理邻近性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方式,对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地理邻近性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国防科技企业间协同能力、知识共享与网络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陕西省27家国防科技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防科技企业间协同能力对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对网络组织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共享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防科技企业间"协同能力—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效率"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知识生产参与者和多元协同发展的引领者。选取北京市3个典型案例,构建知识生产—多元互动分析框架,以阐释青年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逻辑。通过区分科技创新中知识生产的多维效应和多元主体互动模式,提炼出3种路径:(1)企业—政府互动,以知识生产的规模效应促进产品创新;(2)企业—专家互动,以知识生产的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3)企业—资本互动,以知识生产的竞争效应促进商业创新。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青年人才推进科技创新的典型运作机制,分别是风险规避、压力调适、理性学习以及协商对话。研究可为理解科技创新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对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空间分异与知识溢出影响企业的创新。在对我国知识空间分异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溢出非对称性视角探讨知识空间分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利用2005—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知识分布呈现出空间上的不均衡与时间上失衡加剧的态势;知识溢出的非对称性特征表明区域知识存量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受到企业知识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知识强度负向调节区域知识存量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研究的“空间性”转向及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梳理了产业维度、区域维度、产学研合作维度和国际经济维度的知识溢出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学术争议。在此基础上,判识知识溢出研究呈现"空间性"转向和"中心—外围"互动溢出研究态势。最后,提出知识溢出研究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范式:以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紧扣"知识生产的集聚性—知识流动和溢出—区域均衡发展"这一研究主线,始终将"知识流动和溢出的空间性、尺度性和互动性"作为研究核心,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集成分析知识溢出"空间性"机制、"中心—外围"互动溢出机制和知识的多尺度网络溢出机制。知识溢出研究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范式有助于区域创新和均衡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1.
开放知识具有多源性、开放性与价值性特点。为提高开放知识导入情景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融合知识管理、生态学等理论,将开放式创新下组织间知识转移归结为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和开放知识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等两种生态关系,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构建了相应的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系数、知识溢出系数、最大知识存量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演化及均衡具有正反馈作用;知识链成员通过外部学习,在多点吸收开放知识,形成“互利共生+多元共栖”的生态关系,并借此实现知识链高效率转移均衡,提高知识资源的社会化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组织间信任、组织结构和知识存量,通过知识共享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了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知识存量、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124家企业为对象,运用SPSS与LISREL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和知识存量会通过知识共享来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将创业行为、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发展绩效纳入一个研究框架,利用来自产业集群的310名创业者的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关系的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创业行为中的机会识别、资源整合、模仿行为对机会捕捉知识溢出和克服新进入缺陷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网络建构对两者的影响不显著;团队组建对机会捕捉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知识溢出的影响不显著;机会捕捉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发展绩效中的产业关联和主体交互维度有正向影响,对集群创新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克服新进入缺陷知识溢出对产业关联、主体交互和集群创新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引入跨组织知识管理,提出了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我国企业网络能力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结构对跨组织知识管理有积极影响,跨组织知识管理的结构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企业而言,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加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跨组织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新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曹颖  张米尔  田丹 《技术经济》2012,(10):19-24
分析了软件企业组织间合作创新的过程。研究表明:获取外部组织间流动的知识是企业成功创新的关键;深度的外部组织网络的合作和管理能为企业创新提供知识和资源;广度的组织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发现新技术和新市场。  相似文献   

16.
Trans-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evolution of a pattern of innov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fus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re dominant trends. These trends support trans-organitational innovation, which typically involves the design of complex and technologically hybrid products. Trans-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volves generating new knowledge out of knowledge inputs which are distributed across disciplines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may b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This i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management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learning. Learning is a contextually situated and interaction-intensive process, which during product innovation involves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 and those of context. Such interactions continually evolve the designed form and functionalig of a product. Existing research has tended to neglect the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trans-organitational innovation. A product-in-context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trans-organitational innovation process is detailed in this paper. This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features at Product and context which mediate learning during trans-organizational product design and innovation and account for product design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7.
组织双元学习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企业与学研机构能力不匹配而产生的结构化困境是困扰企业组织学习的核心议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视角,探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作用机制以及信任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组织双元学习关系的中介作用。基于226份产学研合作配对数据构建理论模型,利用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认知信任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情感信任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同时,信任类型与组织双元学习方式匹配相对应,情感信任对探索式学习具有显著影响,认知信任对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仅认知信任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组织学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资金与技术密集、知识自发溢出等特点,其功能提升与发挥程度决定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关键在于促使创新价值增值最大化,充分发挥产业链功能。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构建基于创新价值流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功能演化GERT网络模型,以知识互溢为视角,设计未进行知识互溢、初步知识互溢和充分知识互溢3种仿真情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知识互溢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价值增值,提高价值转移概率,充分知识互溢对提升原材料、电池、电机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功能意义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应精准施策,在发展分散式充电桩、增加“三电”环节资金和人才投入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unified graphical framework accounting for the nature and impact of spillover effects. The dynamic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 a specific spillover transfer mechanism can be illustrated by referring to this four-quadrant picture. In particular, a whole cycle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s explained with the help of such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basic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We hypothesize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of spillover exchanges among firms within a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Each conceivable shape for the knowledge transfer relationship among firms expresses a possible mode and intensit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rising from technology spillovers. A general proposition regard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the two alternative formal models with spillover effects is derived. The basic models with spillover effects are then extended in several relevant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全样本数据探讨了作为创新和知识溢出微观主体的高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ArcGIS测算了2007-2015年上市公司所在地周边全部高校数量,并以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衡量企业创新水平,利用Anselin et al(2000)的KPF方程,采用双聚类OLS检验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有效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地理邻近性特征,而行政边界关联影响较弱;第三,高校知识溢出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员工和管理层人力资本,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空间异质性、高校异质性、企业异质性、中心城市集聚效应、高铁开通等因素导致高校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