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影响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性力量,尽管当前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但仍与“十四五”科技规划中“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有明显差距,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文章研究了比利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主要做法:推行“竞争力集群”战略、为高端人才与相关企业提供充足政策支持、依托地理优势大力推进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接着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主导产业不突出、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品牌建设不够和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临港产业集群层次较低等问题。最后基于此为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6点建议,分别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有力机制保障,加大中小企业参与度,构建评估体系,打造服务集群发展的高水平公共平台,着力培育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名企以及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处在不断成长和完善的时期,尚存在"重聚集、轻联合"、集群企业间信任关系不稳定、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协同论的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机理和协同创新的竞争优势,对于探究产业集群内在发展规律,建立有效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滨海新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因此,在滨海新区的产业调整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环渤海地区的边缘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分工协作,提升产业集聚与配套竞争力,以重点产品、主导产业的联动以及中小企业群的配套发展,吸引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外配套企业,进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历经20年的建设与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集群,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两个特色产业集群,即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已形成了配套完整的产业链,为同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培育新材料、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较快,部分集群比较突出,但也存在产业集群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创造协调的体制环境:加大公共要素投入,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充分依托大企业和大项目,发展配套型产业集群;整合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型产业集群;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发展高科技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孟祥芳 《天津经济》2014,(12):20-25
构建创新网络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核心。首先,分析了天津特色产业集群的总体布局;其次,从集群形成角度,将天津产业集群分为“衍生型、孵化型、嵌入型以及原发型”四种类型;最后,选择了四个典型集群案例对其创新网络结构进行解析,明确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对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天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梅蕾  马世跃 《北方经济》2009,(15):83-84
一、2008年包头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2008年包头市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初步培育形成了围绕钢铁、铝、电、煤等优势主导产业延伸加工和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截至到2008年底,包头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到3400户,同比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依靠创新和互动,集聚、提升发展要素,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促进企业聚集,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有竞争能力的地方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正产业集群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力推崇的产业形式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伴随,这些年中国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已蓬勃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全面振兴,更要在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功夫。2008年,辽宁省产业集群重大战略开始实施。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辽宁大地掀起了热潮。这一切都源于产业集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定位于县域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日前,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方向和认定标准,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娴  陈曼 《特区经济》2007,221(6):278-279
产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接着对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产业集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丁国颖 《中国经贸》2011,(16):118-119
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进行产业转型。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依托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权无疑是资源型城市突围的首选。即结合本地资源以科技创新为平台,培植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相对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尤其在产业配套生产能力越强、产业结构越合理、产业整体水平越高的地方,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果越显著。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出发,文章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依据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黑龙江省小城镇总体来看缺乏成熟的产业集群为其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和物质基础。因此,黑龙江省要发挥比较优势,确立适合小城镇发展的产业,要不断培育并壮大小城镇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小城镇企业网络建设,提高和完善小城镇区域环境,继承和发展小城镇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集群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针对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以产业链理论、产业韧性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探究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业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产业协同创新亦可显著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从产业融合集群、产业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为我国制造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通过对大连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推进大连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不仅可以用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产业集群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制定产业集群竞争战略和政策、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扶持和服务体系、壮大集群核心产业、强化产业集群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培育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是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三个案例的分析显示,由特定环境再造和制度安排形成的外生性服务业集群具有起点高、成长性快、规模优势明显等特点,但配套要求高、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强,加快形成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是其发展的关键;而由区域比较优势诱发形成的内生性服务业集群,具有专业性强、产业链结合紧密、合作网络易于形成等特点,但规模小、成长缓慢,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鼓励、扶持。为此,我们认为,当前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一方面要抓住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机遇,着力从环境营造、要素培育、制度创新等方面为集群成长创造有利的支撑条件,以吸引或培育核心主导企业为增长引擎,促进本地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另一方要结合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与引导作用,完善集群内部的竞合机制、加强产学研联盟,以形成技术创新和区域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